2025年2月20日,乌鲁木齐市着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强政企沟通交流恳谈会在乌召开。会上,企业家们纷纷表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了更加宽广的成长空间。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乌鲁木齐市聚焦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接续印发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87项措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乌鲁木齐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累计研究制定了330余项措施。
同时,乌鲁木齐市通过“企业·市长面对面”、民营企业座谈会、民主监督、国家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等方式,收集并解决了一批企业反映集中的困难诉求,推动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制度性解决方案。
(乌鲁木齐市着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强政企沟通交流恳谈会现场。朱歆柯穆摄)
新疆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副主任王守宏表示:“乌鲁木齐市在减税、优化贸易环境以及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持续发力,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在关税减免和物流补贴等政策支持下,我们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这一系列支持政策不仅帮助企业降低了成本,更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数字化改革已成为乌鲁木齐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发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鸿祥在座谈会上介绍了以“19365”集成政务服务改革为核心的最新进展。这项改革旨在通过“综窗改革”和“九多合一”突破,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我们通过整合资源,简化审批流程,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投资项目全程网办,实现了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对接。”同时,市政务热线服务质效不断提升,2024年累计处理企业和群众诉求169万余件,办结率达到99.84%,进一步提高了市民和企业的满意度。李鸿祥表示,未来乌鲁木齐将继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强化政务服务和数字经济发展,为首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我们深刻感受到政府在提升服务水平方面的实际行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新疆译语声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轩铭在会上表示,“在乌鲁木齐,市场准入政策的放宽,以及人才引进和创新激励政策的不断优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创新发展空间。公司将继续在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除了政策和服务的支持,乌鲁木齐市还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了产业链的延伸和壮大。乌鲁木齐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安鹏透露,市政府今年进一步加强了招商引资的精准化服务,在项目落地前期便提前介入,全程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服务。“无论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还是项目审批的快速通道,市政府始终关注每一个细节,帮助企业轻松入驻,快速发展。”
随着“招商引资”政策的深化,乌鲁木齐的产业结构逐渐丰富。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高科技企业的涌入,乌鲁木齐市正逐步成为各方企业的投资热土。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在乌鲁木齐市的17个重点项目,便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公司进疆17年来,切身感受到乌鲁木齐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中建三局新疆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汇东说,乌鲁木齐通过政策创新、流程优化、资金支持和精准服务,为企业营造了“降成本、提效率、强保障”的营商环境,全面推行电子保函等方式替代传统现金保证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2024年年底,乌鲁木齐市的经营主体总量突破46.7万户,同比增长了7.3%。这一增长不仅是经济的直接反映,更意味着市场的活力持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乌鲁木齐不仅政策支持到位,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升级。”刘安鹏表示,企业在当地的发展空间日益拓宽,未来将加大在本地的投资和研发力度。
乌鲁木齐市通过精准施策,全力助力企业拓展市场并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在本地市场拓展方面,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成功落地首单“保税航油”加注业务,推动乌石化航油加工量持续增长。同时,围绕钢材、整车、光伏装备等重点产品,组织多行业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与资源共享。在全疆市场,市发改委联合各区县成立工作小组,推动光伏制造企业在南北疆的市场拓展,至今已销售光伏组件1GW。针对国际市场,乌鲁木齐积极参与国内外展览与经贸活动,帮助企业签订多项境外项目合同。
此外,乌鲁木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晓红表示,还将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发展,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机制,2024年已有19家企业实现“升规纳统”,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达510家。同时,市政府持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新增40家此类企业,总数已达181家,位居全疆前列。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乌鲁木齐还定期组织“政金企”等活动,2024年帮助35家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需求达5.29亿元,并提供了近6000个就业岗位,全年争取扶持资金3500余万元,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朱歆柯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