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17日第8版版面截图
骑行者们在路上探索新文化,结识新朋友,不断充实自己的灵魂。
29岁的张照亮来自中国北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热衷于骑行。对他来说,探索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骑行。于是,他用106天骑行了8000多公里,穿越了东南亚七个国家,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和泰国。
“对于我来说,骑行是了解世界、认知自我、找寻人生目标的一种方式。”张照亮表示,在最近的探险中,他试图了解更多中国人移民定居东南亚的历史。
2024年1月1日,他从广西防城港市的东兴口岸出发,独自一人踏上了东南亚骑行之旅。他事前准备了帐篷、睡袋、雨衣和一些衣服。
比起汽车,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然而,像张照亮一样的骑行爱好者们却选择走出国门,骑行穿越其他国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旅游故事。这一切都表明骑行文化正在蓬勃发展。
来自江西省瑞金市的朱志文如今38岁,他是一名视频博主,同时也是一名骑行爱好者。他的终极梦想是骑行游遍七大洲。2023年3月,他从北京出发,骑着自行车到巴黎观看奥运会,历时大约16个月,穿越18个国家,总里程超过15500公里。
“骑行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在实现终极梦想后,我仍会继续旅行,挖掘更多的人生体验,”朱志文表示,自己已经骑行12年了。
朱志文和张照亮通过骑行越野,享受到了自由,还在不同的旅途中看到了多彩的风景、了解了多样的文化、经历了新奇的体验。
“骑行热”再度兴起
骑行是最环保、最经济的旅行方式,许多人都梦想能环骑世界,但张照亮是其中为数不多能真正做到的。
他在吉林农业大学上学时就接触了骑行,大三那年,他第一次开始尝试长途骑行,并游遍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2019年毕业后,张照亮凭借着坚强的毅力,三年内走遍了全国80%的地级市,经历过坑坑洼洼的土路、结冰的路,还遇到过牧场,总骑行里程高达6万公里。
他说:“对我来说,骑行可以挑战自我、结识朋友,感受不同的文化,让我收获良多。”
于是,在今年的1月1日,他辞去了厦门的工作,开启了骑行之旅。
出发之前,他阅读了很多有关东南亚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书籍、纪录片,为骑行做足了准备。
“我对中国人‘下南洋’的历史很感兴趣,”张照亮表示,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许多人从中国南方移民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和缅甸。这些国家各不相同,但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
张照亮在手机上安装好导航和翻译软件后,穿过北仑河大桥抵达了越南的芒街。
第一天,张照亮骑行经过广西,目光所及,一派田园风光,路边的人们微笑着向他挥手,他瞬间放松了下来。天黑后,他在田野里的帐篷中度过了一晚。
为了深入了解越南与中国之间悠久的文化交流和移民的悠久历史,张照亮骑着自行车从北到南游览了河内的升龙皇城、越南北部沿海的下龙湾、顺化市香江沿岸的顺化古迹群以及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旧称西贡)。
尽管东南亚的景色确实美丽,但天气也很磨人。张照亮表示,每日都是高温暴晒,还时常突降暴雨,因此骑行游玩时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
此次越南之行,张照亮最喜欢的景点是王勃庙,这是义安省宜禄县为纪念唐朝诗人王勃(618-907年)修建的祠庙。
王勃与骆宾王、卢照邻和杨炯并称 “初唐四杰 ”诗人。
“王勃也是山西人,这让我对越南的王勃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祠庙参观时,他不禁想起了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照亮说。
张照亮的东南亚骑行之旅共花费了大约10000元人民币。
在旅行中结交新朋友
如果想要放慢脚步去享受旅途,骑行绝对是不二之选。骑行者可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充沛的体力去探索新大陆、领略沿途风景、品尝独特美食,还可以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文历史。
下龙湾位于越南广宁,山海相依,风光秀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张照亮骑行至此,为之着迷,便停下车想要拍照记录下来。这引起了一位越南年轻人的注意,于是他上前与张照亮攀谈,了解到张照亮骑行东南亚的计划后,他大受鼓舞表示总有一天,他也要像张照亮一样踏上骑行之旅。
张照亮在河内文庙祭拜孔子时,遇到了一位越南女孩。女孩得知他来自中国,非常高兴,并告诉他自己的中文名叫杨慧英,希望明年能去上海学习。
在柬埔寨,张照亮受邀参加了当地人的生日派对,令他非常难忘。在此经历的种种都让他对东南亚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旅行过程中建立的友谊拉近了张照亮与当地生活和文化的距离,也让他更好地融入其中。
在12年的骑行生涯中,朱志文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2016年骑行南美时,有两个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是厄瓜多尔一家旅社的老板,在当地做些小生意。他去过中国很多地方,对中国印象很好。就连他家中杯子的图案都是中国龙,他还收藏了一些中国知名的白酒。
朱志文用一顿地道的中国菜征服了老板,老板当即免去了他当晚的房费。在朱志文看来,这体现了中国的一个成语,“礼尚往来”。
另一位是来自秘鲁的一位老人,他也是中国菜的爱好者。虽然秘鲁有很多中餐馆,但他认为都不地道,于是屡次邀请朱志文参加他家的聚会,顺便展示一下厨艺。果然,朱志文在厨房里忙活了两个小时后,做出了美味佳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人的女婿还向他请教如何做鱼。朱志文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用蹩脚的英语讲解烹饪技巧,得到了他的大力称赞。
朱志文说:“这说明,食物不仅没有国界,还可以将人们聚集到一起。”
挑战和危险
张照亮强调,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独自旅行更是如此,总会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
在旅途的第四天,张照亮的二手山地自行车出现了故障,两个车轮辐条因负重过大而断裂,于是他在当地一家自行车修理店待了一个小时,花了15元换好辐条,然后骑上自行车,准备前往河内。
结果第二天早上,张照亮就发现自己停在旅店外面的自行车被偷了。
虽然报了警,但他知道很难找回,就很沮丧,甚至想放弃旅行。思来想去,他还是在附近一家自行车店买了一辆新车。
“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自行车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解释道。
张照亮在哔哩哔哩上发帖子提醒其他骑手要注意安全,仔细保管自己的车和手机,以防被偷。
从埃及到南非好望角,朱志文骑行旅游12年,仍对自己惨遭抢劫之事耿耿于怀。
他回忆道,“那天天气炎热,我骑了很久的车,感觉筋疲力尽,就把自行车停在一棵树下休息。我刚从背包里拿出来一瓶水,就被人从背后击中头部,然后手机掉了出来,就被小偷抢走了。”
朱志文忍着剧痛,头破血流地追赶小偷,可惜在沿路的一个农场里跟丢了。只好在医院养了一个星期,然后继续旅行。
他在巴基斯坦和伊朗也遭遇过抢劫,有了这些经历后,他学会了使用双节棍。
“尽管危险重重,我仍然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更重要的是,我从未放弃,而是继续骑行。”
答案就在路上
每个骑行者都有一个爱上骑行的理由。对张照亮来说,他喜欢骑行是因为想要打破常规,探索未知。
大多数同龄人都想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按部就班地生活,但张照亮却向往与众不同的人生。东南亚旅行结束后,他在房地产行业找了份工作。
“有机会的话,我还会继续骑行,探索中俄万里茶道和古丝绸之路。”
万里茶道始于200多年前,是从福建省通往蒙古和俄国的以茶叶贸易为主的重要国际商道。丝绸之路则指的是1500多年来商人交流贸易的路网,它将中国和远东与中东和欧洲连接起来,其中穿越了世界上一些最险峻的地貌。
对张照亮来说,只要在路上,探索世界的旅程就一直在继续。
朱志文也有同感,他认为通过骑行可以探索更多未知和有趣的事物,这反过来又丰富了他的灵魂和生活。
朱志文选择环球骑行是因为他儿时总想着,只要地球是圆的,他就可以绕地球一周。
“想做就去做。当你不断探索时,所有的焦虑、恐惧和犹豫都会随风而去,你就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追求你想追的梦。”
(记者 王茜 朱兴鑫 编译 魏佳璇 王娟|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原文见2024年9月17日《中国日报》第8版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09/17/WS66e92956a3103711928a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