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运行仅7个多月,上市公司数量已“破百”

作者:新京报记者 黄鑫宇来源:新京报
2022-06-28 03:13:00
分享

北交所开市运行仅7个多月,上市公司数量已“破百”;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化新三板改革,支持北交所做大做强 寻迹北交所“成长密码”

从紫竹院路出发,沿西直门外大街、展览馆路到金融大街的金阳大厦,是慧之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慧安股份”)从海淀区办公地到北京证券交易所(即“北交所”)的最短路程,这段路程的“终点”成为慧安股份上市融资的首选之地。

“北交所的成立让我们‘刮目相看’。”余丹是慧安股份的总经理,谈到北京资本市场建设中印象深刻的事件时,她脱口而出。2021年9月初,余丹首次听到国家将“设立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消息,随后又和管理团队一起“见证”了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成功开市。“力度之大、行动之快,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资本市场建设和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决心和态度。”

诚如余丹所述,北交所开市以来,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当前,这家开市运行仅7个多月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破百”。

据北交所官网披露,截至6月2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100家;这100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为146.19亿股,总市值达2099.87亿元。

6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化新三板改革,支持北交所做大做强,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鼓励更多符合条件企业上市。

展现北京资本市场

“吸引力”

慧安股份是一家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项认定。慧安股份也是“全国股转系统 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服务基地”(下称“北交所北京基地”)“育英计划”868家入库企业中的一员。今年一季度完成A轮融资,正在启动挂牌新三板的行动,为登陆北交所奠定基础。

慧安股份所属的北交所北京基地,位列北交所十余家省级服务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早一批揭牌的北交所省级服务基地。

2021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服贸会上宣布“设立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5天后,全国股转公司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即“北股交”)签署合作备忘录,“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北京基地”揭牌。

随着北交所正式运营,该基地进行“扩容”。

2021年10月12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与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决定共建北交所北京基地,由北股交负责运营,以挖掘培育后备企业资源,构建北交所和新三板服务区域经济的新平台。同年12月17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联合发布实施北京市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育英计划”,并为北交所北京基地正式揭牌。

四个月后,即2022年4月22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又会同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北交所北京基地在中关村示范区相关分园设立服务站,聚焦北京重点产业领域,联合开展实施“育英计划”,建立在地化、贴近式服务网络和北交所上市重点企业储备库,采取专人对接、审前咨询机制,为企业提供挂牌、上市的管家式服务。

2022年以来,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支持下,北交所北京基地分别与朝阳、石景山、昌平等园区达成合作意向,设立北交所北京基地园区服务站,这也标志着北交所北京基地的服务网络初步建立。

北股交总经理成九雁告诉记者,当前北交所北京基地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北京市国家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育英计划”入库企业、北京区域性股权市场(即“北京四板”)挂牌展示及托管企业、拟挂牌上市的国有企业以及在京的新三板挂牌、摘牌企业。“其中以‘育英计划’入库企业为核心,这批企业是从北京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筛选出至少符合一条北交所上市标准的未挂牌、未上市企业”。

据他介绍,目前北交所北京基地“育英计划”入库企业为868家。同时“育英计划”企业中超过半数拥有瞪羚企业、中关村前沿科技企业、金种子企业、展翼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

新京报记者从北交所北京基地拿到了一份对当前“育英计划”入库企业的情况分析,数据显示:

从地域分布来看,“育英计划”企业中海淀区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达42%;其次是朝阳区和昌平区企业,占比分别为14%和7%。

从所属行业分布来看,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达36%;其次是医药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两个行业,在总数中占比均为12%。

而从满足北交所上市4套标准的情况来看,满足标准1盈利能力条件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比65%。

北交所北京基地在为“育英计划”入库企业提供持续服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即“育英计划”中很多企业虽然基本满足北交所上市标准,但在上市地选择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据成九雁的介绍,因此北交所北京基地在北京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与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联合推广,持续向拟上市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咨询答疑、对接资金等便利化服务措施,引导企业能够最终选择在新三板挂牌、北交所上市。

“我们是以产品研发为核心的企业,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在余丹看来,及早登陆公开资本市场对慧安股份来说是必需的。但为何慧安股份会将未来IPO首选地“锁定”北交所?

对此,余丹解释道,北交所的成立,主要针对如慧安股份一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同时也契合了创新性中小企业“年轻、有活力、后劲足”的发展特点,“而且(北交所)审核效率和流程更为高效和透明,更灵活也更包容,这些对我们吸引力都比较大。”

北京资本市场近年来的建设,在余丹眼里是“比较有活跃度,同时也比较规范”。同时,她也希望北京资本市场能够给予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和政策支持。

5月27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联合发布了包括20项举措的《关于推进北京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在这份北京金融领域出台的最新政策“大礼包”中,明确提出北京将全面支持北交所发展,充分发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作用,促进形成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生态体系。扩大新三板挂牌和北交所后备企业资源库,储备、培育本市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和申报北交所。

《意见》显示,北京将加强与津冀及各省市沟通合作,推动全国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北交所上市。

同时《意见》也提出,北京将持续深化开放创新试点。支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参与北交所交易。支持优质机构和企业申请成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开展境外证券投资业务。深入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试点。依法依规推动保险资金以及符合条件的主权基金等境内外长期资金入市。

创新型中小企业

实现“上市梦”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挂牌以来,李刚也亲身经历了北京资本市场建设给同辉佳视(北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辉信息”)带来的三个变化。

同辉信息自2008年创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数字视觉领域。2021年11月15日,作为精选层原挂牌企业,同辉信息被直接“平移”至北交所,正式拥有了A股上市公司“ID”。

“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登陆北交所的好处”,李刚是同辉信息的董秘,其担任同辉信息的董事已有近12年。

“首先,在挂牌阶段,我们了解到了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和规则,因此也对自己的合规性提出了新要求;其次,新三板率先在我国推行了股票交易做市商制度,当时投资者对新三板热情高涨,我们也抓住了这个机会进行融资,实现了后续几年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再次,如果说前面都是阶段性的,或者说事件性的,缺乏可预期性,但现在身为北交所的上市企业,我们对未来的融资是有预期、有计划的。”李刚介绍道。

同时他也告诉记者,特别是在北交所成立之后,同辉信息在募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等方面,都感受到了资金支持的力量。

“我们去年(平移)上市的时候,整个融资金额并不是很高,我们公司的体量也不是很大,(因此)整体的话,作为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这些资金可以支撑我们,并为公司在加强研发与运营上提供了宝贵的支持”。李刚简单说明了同辉信息在北交所开市后的融资情况。

另一面,随着公司市场地位的提高,同辉信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也更加顺畅。“例如银行对我们的授信额度进行了提升,同时也为我们设计了更为丰富的产品服务”,“特别是北京的市属银行,比如北京银行,对我们京籍的这些北交所上市公司还是非常支持的”,他感慨地说道。

此外,李刚也透露,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的开拓,“更好地发挥北交所融资功能,完成定增等直接融资动作”,已经开始“写入”同辉信息的议程计划。“但是目前我们上市时间还比较短,不到一年,(所以)目前(定增)这些事情还没有正式启动”。

“现在我们就是要专心把企业做好,然后利用好上市融资的工具和手段,获得更多资金的支撑。”在李刚看来,恰恰就是当前这种可预期性,对同辉信息未来的发展意义更大。

聊起北京资本市场建设所带来的变化,与李刚一样,成九雁也是“亲历者”。“这几年北京资本市场建设其实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某种程度上‘复兴’了北京直接融资发展史上的辉煌。”成九雁认为,这种复兴,并非指此前北京缺乏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及配套制度,“正相反,其实北京发展资本市场是有其历史传统的”,而且“这几年间北京资本市场一些业态或工作的体系建设,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全国其他主要城市还要创新、还要完整。”

“例如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试点以及金融对外开放,这些从全国来看,北京都是‘样本’级城市和领跑者。”成九雁补充道。

期待北交所未来

更多差异化“打法”

身为董秘,李刚坦言他对北交所最关心的是流动性问题。

6月2日,北交所官方公众号中出现的一则“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问卷,引起了他的关注:“投资北交所股票,您期望的收益是多少”“您目前在北交所的投资策略是什么”“您认为北交所当前的投资者适当性标准是否合理”……调查问卷的最后,北交所还请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明确的意见建议。

从这份问卷,李刚感受到的是北交所对于当前投资者类型、相关制度设计以及北交所指数等创新产品的重视程度。据其透露,北交所也会定期围绕上市公司,安排一些调研或交流的活动。

今年初时他就参加过一次北交所的座谈。“我看(现场)也有上市公司提到了(流动性)这个问题,包括二级市场投资者,大家特别关注这个事。”他回忆道。

李刚对此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一个市场刚成立,特别是规模不够大的时候,一些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因为不够熟悉,是会比较谨慎。”“(北交所)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很理解。”

关于创新,去年底时,同辉信息曾出现在北交所的一则涉及创新测试的官方通知中。

2021年12月17日,北交所公告披露,将开展可转换公司债券业务(转让与回售)仿真测试。参测机构包括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中国结算、深证通、各证券公司等。测试方案显示,参与测试股票共7只,包括上市北交所的贝特瑞、同辉信息这两只“实名股”,剩余五只均是“虚拟股”,采用虚拟证券简称,如“荣华富贵”、“健康长寿”等。

“据我了解,交易所有很多想法,包括可转债。但整个可转债业务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既需要有政策的准备,证券公司、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调动,当然也包括了对投资者的引导。(这个系统性工作)还是比较复杂的,是要根据证监会的统一安排部署逐步落地的。”李刚如是介绍道。

成九雁也期待北交所未来的变化,特别是当前北股交平台承载着北交所北京基地的管理与运营工作。

“我们筛了将近900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现在基本上都比较符合(上市指标)硬标准。它们自己也知道资质不错,会有不少中介机构或组织找到它们,跟它们推荐自己比较擅长的板块,但是(从我们交流情况看)这些企业中有一部分本身搞不清楚交易所之间的差别,也不了解哪个上市地的选择将更有利于它们未来的成长。”成九雁具体说道。

余丹也提出,慧安股份在成长期间就得到了资本的支持和帮助,对接了很多的资本和机构,同时慧安股份更希望能有一个获取资本市场信息资源的稳定渠道,以保证所获取的信息是系统性的而不是碎片化的。

“创新型中小企业自身有很多特色,没法去(拿中小企业的指标)跟这些大型央企国企的上市公司比较”,成九雁接着说道。但是在他看来,也正是这样的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具备了大型上市公司所不具备的高成长性。

因此“如果仅从IPO数量、融资额或成交额等维度,去评价一家成立时间都未满一年的证券交易所”,这在成九雁看来不太合适。他现在很期待未来市场对北交所的评价维度和标准能够更加清晰和多元,能够与沪深交易所区别开来,帮助更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交所逐渐成长。

A08-A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黄鑫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