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决不放弃!”——四川筠连山体滑坡救援直击

来源:新华社
2025-02-10 08:50:04
分享

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民房被掩埋、人员受伤失联。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妥善做好善后等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搜救失联人员、排查隐患、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各方力量迅速汇聚金坪村,与时间展开赛跑,开启了一场争分夺秒、绝不言弃的救援。

“半壁山的石头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事发地金坪村位于宜宾市筠连县南部,距离成都340多公里,村子到县城约1小时车程。金坪村地处山区,几个村民小组沿着山沟分布,不少村民的房屋都建在半山腰上。

8日傍晚,记者赶到滑坡现场附近,看到对面山峰像刚被利刃竖着削过,形成L形的巨大滑坡带,滑坡带宽约100米,垂直落差400多米,从山顶到滑坡末端,曲折绵延1.2公里。

放眼望去,整个滑坡带铺满大小不一的深褐色山石,中间夹杂着被冲断的粗大树干,受滑坡冲击的房子已被掩埋不见踪迹,半山腰上隐约可见被滚石裹挟带出的建筑物残骸,足见滑坡产生的巨大破坏力。

2月9日,消防战士在搜救被困人员。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9日上午,记者在救援现场遇到目睹灾难发生的村民周明勇,他家住金坪村7组。他告诉记者,8日中午他正在附近耕田,忽然听到对面山上发出轰隆隆的巨响,扭头一看,半壁山的石头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疾速坠到山底。一部分泥石则冲至他所在的山坡,拐弯后沿着山沟席卷而下,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分钟。他赶紧拨通村干部电话,报告了险情。

根据抢险救援指挥部最新通报,截至2月9日11时,初步核定已造成10户民房、1户生产用房被掩埋,1人遇难,28人失联,1人轻伤、1人重伤,伤者均无生命危险。

9日凌晨,记者从筠连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初步研判,这起灾害因近期持续降雨及地质条件影响,造成高位山体滑坡转化为碎屑流,滑坡体厚约10米到20米,滑坡方量达到10余万立方米。

救援难度巨大 绝不轻言放弃

灾害发生后,四川省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自然灾害救助三级响应,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对救援工作作出安排,并迅速赶赴现场指挥处置救援。省市成立联合抢险救灾指挥部。

据抢险救援指挥部介绍,目前共组织应急救援、武警、消防、公安、交通、医疗、通信、电力等各类综合救援力量949人。调集各类车辆和抢险救援装备、物资,全力开展救援评估、人员搜救、应急调查、监测预警、隐患排查等工作。

2月9日,各方救援力量在搜救被困人员。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9日6时30分许,天还没亮,救援人员已经集结待命。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张山虎为参与救援的消防队员作行前动员,在反复讲解安全须知后,他郑重地对大家说:“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就决不放弃!”

9时,记者来到滑坡救援现场,山区雨雾蒙蒙,十分阴冷。在滑坡带底部,已有多台挖掘机在作业,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山谷。现场被划分为十个搜救网格,救援人员全力开展搜寻。

在现场指挥救援的四川省宜宾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卓告诉记者,救援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天气湿冷,二是道路狭窄湿滑,三是现场有二次垮塌的风险。

记者注意到,滑坡带里的石头大的直径有一两米,小的如水桶大小,因为下着小雨,石头非常湿滑、棱角锋利,踩上去不但打滑,还容易卡脚。旁边新铲出的施工便道十分泥泞,行走不便。据了解,滑坡区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搜寻工作量极其庞大。

这是2月8日拍摄的山体滑坡抢险救援指挥部。新华社发(陈伟摄)

尽管困难重重,在场的救援人员一刻也不耽误。他们领着探测犬,手持生命探测仪,排成一列推进,不时俯下身子用手勾着石头缝隙仔细查看,左右交叉搜索。

记者看到,滑坡带不时有落石滚下,为了防止二次垮塌造成伤害,现场还设立了瞭望哨和信息员,及时通过对讲机或响哨,警告救援人员暂停作业,躲避飞石。

防止次生灾害 有序转移安置

记者在救援现场看到,一些新式装备投入到救援应用。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带来了国内最新的边坡雷达,可“透视”2公里雨雾,克服过去雨雾天不能监视山体位移的短板。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抢险队携带无人机、倾斜航摄仪等测绘工具,为安全救援提供科技支撑。

2月9日,民兵组织力量搬运救援设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为了防止次生灾害,确保人员安全,事发当天,当地对危险区域的群众疏散撤离,转移安置到安全地带。目前,受灾区域群众已全部转移完毕,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了各类生活保障物资。

“老乡,看看被子够不够厚,不厚可以跟我们说,我们帮着去领。”“大娘,我把饭给你打好了,今天有肉、有菜又有蛋。”现场志愿者对村民说。

9日,位于沐爱镇筠连县第二中学的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忙碌而有序。这里集中安置了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转移疏散的43户167名群众。

得知灾害发生后群众转移到临时安置点,沐爱镇荷花社区党总支书记贾芹迅速带领社区党员干部跑步来到安置点投入群众安置工作。

“灾后,我们迅速成立了由各级党员干部组成的群众工作组,进驻安置点开展工作,实行每层楼、每间房都有党员干部、志愿者陪护,确保群众需求得到及时回应。”宜宾市“2·8”筠连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镇级负责人、筠连县市场监管局局长邓国金说。

筠连县连日阴雨,夜间温度不足5摄氏度,许多受灾群众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时没有带足御寒衣物,群众取暖需求急迫。指挥部在临时安置点设立应急用餐点,并调配30台应急发电机和100顶棉帐篷、400张救灾床、1100床棉被和棉衣棉鞋等物资。

2月8日,工作人员在四川宜宾市筠连县第二中学设置临时医疗点。新华社发(罗友莉摄)

“我们为受灾群众准备了足够的棉衣、棉鞋,确保群众不受寒、不受冻。”宜宾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高建忠说。

灾后,两名受伤群众正在接受救治。前来支援的四川省人民医院ICU重症医学副主任医师黎嘉嘉说:“我们对受伤群众的伤情进行了评估,目前受伤群众伤情稳定。”

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刘征宇介绍,宜宾市已启动全域地质灾害复查工作,组织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和专业技术支撑单位开展全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着重核查全市范围内类似斜坡,并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区域继续开展多轮次巡排查。

“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逐一登记造册,立即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最大程度保障山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刘征宇说。

文字记者:涂铭、谢佼、李力可

视频记者:涂铭、杨进、李力可、邓驰旻

海报设计:赵丹阳

统筹:杨洋、魏海、邱世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