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了数百年的呼和浩特“舞皇杠”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2025-01-13 12:47:33
分享

舞皇杠是呼和浩特地区的一种民间社火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舞皇杠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源于《隋唐演义》中“程咬金劫皇杠”的故事,另一说则源于《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皇杠”是以木杠为道具的民间舞蹈,也是汉族民间传统游乐活动。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之际,杠舞“流行于陕西南部。在春节社火的行列前,由二至四人抬一长木杠,上面骑坐着一个头戴红缨官帽的官老爷,古怪的装束,滑稽的动作,不断引起观众的笑声”。

舞皇杠在呼和浩特地区已经传承了数百年之久。在当地老百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在传承过程中,老一辈艺术家们将舞皇杠的技艺和精髓传授给年轻的一代又一代,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得以在百年中延续和发展。

舞皇杠的道具主要包括杠杆和杠箱。杠杆用硬木做成,中间粗两头细,一丈多长,带有韧性。杠箱四面绘有各种图案,杠箱两头各顶一个大铁环,上系铜铃铛,行走时发出清脆的声响。杠箱上插满五彩小旗,中间立有一根立柱,柱上挂着鸡毛猴,行进中上下攒动,非常有趣。 演员们的装束则以红、黄两色相映衬的古装打扮为主,压杠官则身穿官衣、头戴官帽、扮相风趣逗人,他手持令旗,通过令旗来回指挥队形变换,使表演更加有序和精彩。

舞皇杠通常由12架皇杠组成,每架皇杠由两个人抬着,抬皇杠的人一般为小伙子,他们身着传统服饰,精神抖擞地抬着皇杠行进。表演中还有一个小伙子装扮成大将,手拿大刀,时而在前开路,时而在后压阵,为整个表演增添了不少乐趣。

舞皇杠是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显著的行进性和负重性特征。舞皇杠的小伙子们通过不同的抬杠方式,其动作丰富多样,充满技巧与观赏性。如面对面、背对背、用杠头顶住肩窝、肚脐窝、后腰、后背或头顶等,展示高超的抬杠技巧。舞皇杠的小伙子们在表演中踩着鼓点,前仰后合,步伐讲究,动作利索。串杠如梭,展现出敏捷的身手和娴熟的技巧。舞皇杠的步伐、动作有原地十字步、前后转身、驼背下腰、腰间顶杠、杠下单转、杠下双转、双人换位、倒转、顺转、起杠、大顺转、大倒转等。这些动作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技巧、灵活的应变能力、稳定的平衡感和强大的力量。

舞皇杠表演中,队形变换是一大看点。常见的队形有“青龙过道”“二龙并进”“四门斗底”等。演员们根据场地大小和表演需要,灵活变换队形。“青龙过道”是:队伍以长龙般的姿态行进,杠箱和杠杆在队员的肩上、背上自如移动,宛如青龙在游动,气势磅礴。“二龙并进”是:队伍以纵队形式行进,两人一组共同抬起杠箱,通过协同配合,展示团队的力量和默契。 “四门斗底”是:抬皇杠队伍在行进过程中,通过变换队形和步伐,穿过四个方向的门户或通道,展示抬杠的技巧和舞蹈的韵律。

呼和浩特地区的舞皇杠以“颤”为主,表演风格独特,既有威武雄壮的气势,又不失诙谐幽默的元素。在表演过程中,响铃的清脆声、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舞皇杠的表演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的舞皇杠表演中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创意,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时代感。

舞皇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舞皇杠也逐渐成为呼和浩特地区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高培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