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蒙古语意为卓越的老师,这座城市因教育而得名、因教育而发展、因教育而美好。
康巴什区作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落实教育部等部门明确的构建“教联体”方案,以“美好教育”品牌引领,全力推进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从美好学校、美好家庭、美好社区3个维度出发,精心布局,协同发力,为孩子打造健康快乐成长的“大本营”。
美好学校滋养童年
持续推进大美校园建设,让环境之美浸润心灵——
康巴什区秉持“一校一特色,处处皆育人”的理念,精心打造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温馨餐厅、心灵驿站、雅致卫生间等育人空间,让美好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发生。
康巴什区特别推出“大美校园·最美课间”评选活动,评选出5个“美好课间”模范学校,各校创造趣味运动区、益智游戏角、自然探索园、创意手工坊、科技体验馆等多样化的游戏区域,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
持续推进美好评价改革,在人性之美中唤醒美好——
康巴什区连续多年评选“最美康老师”、校园之星、最美班集体;出台《教师美好形象“康十条”》《教师负面清单“康十条”》《温暖校(园)长十大暖心行动》《温暖“康老师”十大暖心行动》《寻找最美康老师表彰行动》《关爱学生十大暖心行动》等文件,用一系列暖心举措和表彰奖励唤醒生命的美好。
持续联动校内外课程共建,在协同发力中孕育美好——
康巴什区立足区青少年发展中心“一宫五址三功能”校外教育阵地,以内联、外联、互联的方式,融合学校课程、社会资源、全国实践基地等,建立校外教育共同体。
精心研发“行走的思政课”5个维度下的课程图谱,围绕“革命历史、红色印记”“文化传承,民族交融”“生态筑梦,绿建未来”“爱我家乡,瑰丽康城”“阳光劳动,金色梦想”5个主题,打造8条精品线路,联合30余家地方机构、80余处景区资源,开发160余项研学课程。
其中,“红领巾”治理荒漠行动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课程从一校延伸到一域,由一点连成一片。
美好家庭温暖童年
持续推进“美好家长”引领行动,在尊重理解中支持美好——
康巴什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家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的家庭教育导师团,选派182名导师深入19个社区,构建三级“薪火讲堂”,开设主题式、系统化的家长课程,建立区级侧重理念疏通、校级侧重策略分享、班级侧重实践研究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通过一系列体系化、科学化的引领行动,推动家长的成长与蜕变。
创新推出“美好家庭”建设,在温暖和谐氛围中形成美好——
聚焦关系和谐、氛围美好,康巴什区创新推出“美好家庭”建设六大行动,推动“美好书房、美好餐桌、美好劳动、美好陪伴、美好榜样、美好康城”等系列“美好家庭”品牌建设,评选出450余个校级“美好家庭”和18个区级“美好家庭”,树立榜样形象,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美好家庭”建设行动中,让孩子在餐桌边、社区里美好随时发生。
美好社区呵护童年
持续多方联动,在协同共治中保障美好——
康巴什区成立由教育、妇联、团委、卫健、关工委、街道社区等多部门组成的齐抓共管校家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动机制共建、多方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共治,构建校家社“三位一体”教育格局。
整座城区建立了“花园城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50%以上都是绿地公园;建立了100多个“基地+场馆+学校”的研学实践基地,开放7所学校图书馆、16所学校运动场馆,在高校建立研学基地,处处都是护学平安的育人场域。
每个社区都配备社区书房、24小时自习室、运动场馆、萌宝驿站、爱心托管班等服务设施,确保孩子们在假期也能享有安全、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创新开创“青苗学社”,在暖心服务中践行美好——
康巴什区团委与社区联合开展“青苗学社”项目,招募青年志愿者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安全教育、暑期托管等贴心服务,有效缓解了双职工家庭假期看护难题。
精心打造社区体育馆、琴房、绘画室等文化空间,并配备专业志愿者作为“安全管理员”,维护场馆秩序和安全,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孩子快乐成长。
针对0—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康巴什区卫健与教体部门联合建立社区萌宝驿站,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及暑期托管等多种照护模式,有效缓解了年轻家庭的生育焦虑,以及外来家庭托管困难、三胎家庭无人照护、老人带养时间捆绑等问题,用实际行动促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家校社协同,打造“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人人奉献教育”的美好教育样态,是康巴什区委、区政府的担当,也是这座城市实打实的文化与情怀。未来,康巴什区将持续加强“五好教育”建设,打造“美好教育”品牌,扎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落地生根,让每个孩子在美好教育的滋养下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25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打造美好学校、美好家庭、美好社区 家校社协力构建康巴什美好教育样态》
作者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委常委、副区长 杨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