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杨承昊
在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看着一盒盒牛奶从生产线上“飞奔”而下,再通过库卡机械手和AGV无人运输车进入智能仓库,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邱成军感叹:“没想到这里的自动化程度这么高!”
11月7日,全国主流经济媒体、中央驻区媒体、自治区媒体等30多家媒体及网络大V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共同见证了从“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块奶酪”的奥秘。
溯其源——这杯奶何以行?
好牛奶,源头是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稳住源头,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里有奥秘。在中国经济网记者鞠然看来,这里的奶牛“上班”相当“自觉”,8分多钟,是他们今天的一次工作时长。
在这里,奶牛们住上了“大别墅”,通过集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于一体的智能饲喂系统品尝营养套餐,水足饭饱后走向无人挤奶机,在全智能挤奶机器人的安排下自动挤奶。8分多钟后,工作结束,回到家的奶牛发现家里已经被自动清粪机器人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工种机器人各司其职,牧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掌握奶牛活动量、产奶量和睡眠情况等数据。“奶牛住着很惬意,挤奶过程很智能,看着也很安心”是鞠然最大的感受。
“上班”够“自觉”,全因工作环境不一般。住着舒服、环保健康是奶牛们“爱上”这份工作的重要原因。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场运营管理系统,牛舍的温度、湿度、气体、光照等均可实现自动调节;配套1万多亩种养结合用地,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着力打造景观带,再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自然风貌……在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绿色低碳观光牧场,奶牛住得更安心了;在千家万户中,消费者喝得更放心了。
究其本——这杯奶何以好?
好产品,创新是关键。
郁郁葱葱的草场上,一座现代化的研发中心正向记者们敞开怀抱。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立足“中国牛、中国养殖模式、中国原料、中国装备和中国品质”五大战略目标,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块奶酪”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链布局,聚集了10多名院士、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和超过5000人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
在伊利智造体验中心,琳琅满目的创新产品让钛媒体集团副总编辑胡润峰花了眼:每瓶含有9.5g优质蛋白的金典限定锡林郭勒牧场娟姗纯牛奶、基于21年母乳研究而推出的伊利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运用了“LHT乳糖水解”专利技术的舒化奶、利用了减碳环保包装技术的甄稀冰淇淋……“第一次这么集中看到各类产品,比如这个一拧开瓶盖冻干茶就会到水中,再摇一摇就能喝的现泡茶就很有趣,没想到除了传统乳品以外还有这么多创新点。”胡润峰说。
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第二届年会上,乳业国创中心发布了2024年十大创新成果,涵盖种公牛培育、牧草种植加工、风险防控预警等多个关键领域。目前,乳业国创中心已经形成了包括600个研发项目的项目库,旨在持续解决制约产业链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在创新的力量下,关键技术开花结果,行业焕发强劲动力,消费者乐享其成。
探其道——这杯奶何以能?
好产业,体系是法宝。
“现在来健康谷这边可是不一样了,不仅环境好了,路敞亮了,而且还看到学校、小区和众多企业。”在北疆新闻记者李文华眼中,健康谷的变化是之前难以想象的。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以生态为基底、乳产业为主导、健康产业为使命,集“种植业发展、奶源建设、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文旅休闲、商务活动”为核心打造种养加一体化、产学研文旅商居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产在城中、城在产中、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记者们纷纷感叹:“这片宝地因奶而起,因乳而兴!”
当前,呼和浩特市把乳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构建起“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块奶酪”的全产业链,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着力破解关键环节技术瓶颈问题,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使科技创新成为乳业发展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