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贵州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预制T梁和轨道铺架工程全面启动。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北起瓮安延伸至遵义,南起马场坪延伸至都匀,全长148公里。
瓮马铁路,这条横跨贵州中东部、串联遵义与黔南的“钢铁动脉”,不仅承载着“日跟踪、周调度”的建设智慧,更折射出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的深层逻辑——以基础设施“硬联通”激活区域发展“软实力”,以民生温度标注共同富裕的刻度。
从“资源孤岛”到“经济走廊”的跃升。黔南州磷矿石储量超10亿吨,福泉市硅石资源占全国六成,却长期受困于交通瓶颈。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的建设,恰似一把“破局之钥”:通过148公里铁路线串联瓮安、遵义、都匀等节点,将散落的资源“珍珠”串成产业“项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运输能力超3000万吨,磷化工产品外运成本将降低30%以上。这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是一条“财富纽带”——沿线10余个乡镇的农产品、旅游资源将借力铁路“出山”,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在“千沟万壑”中书写中国建造新答卷。面对喀斯特地貌的溶洞群、乌江峡谷的湍急水流,建设者以“毫米级精度”攻克技术难关:乌江特大桥337米主跨创下单线铁路混凝土拱桥世界纪录,动态管理系统实现T梁架设“零缺陷”。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基建从“跟跑”到“领跑”的硬核实力。项目在生态保护与工程推进间的平衡智慧:施工方案避开3处生态敏感区,采用“绿色施工+复垦同步”技术。这呼应了“双碳”目标下的新发展理念,彰显了“基建为民”的温度——发展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与生态的共生。
铁路网“毛细血管”激活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瓮马铁路的深层价值,在于其“支线补网”的战略定位。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辅助通道,它将缓解贵阳枢纽压力,形成“贵阳—遵义—都匀—北部湾”的多式联运网络。当铁路线延伸至苗乡侗寨,带来的不仅是货物周转效率的提升,更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速:山区孩子上学路程缩短2小时,特色农产品出山周期从3天压缩至6小时。这种“轨道上的公平”正在重塑区域发展格局。从成渝双城经济圈到长三角一体化,从“八纵八横”高铁网到瓮马铁路这样的“毛细血管”,中国铁路始终以“一张网”统筹东西、平衡南北,为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以“铁”的担当托举时代新期待。当前,中国铁路建设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转型。瓮马铁路的PPP模式创新,为地方铁路“自建自营”提供了样本;而“轨道+文旅”“轨道+物流”的融合探索,则为铁路经济注入新内涵。正如网友热议:“铁路修到哪里,希望就生长到哪里。”
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的启动,恰似一曲激昂的序章。它昭示着:当“中国速度”与“民生温度”同频共振,当“基建强国”与“人民至上”深度融合,铁路必将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丽诗篇。(蔡杰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