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织就清明图,文化随轨入万家

来源:东方网
2025-04-03 11:33:44
分享

为期5天的铁路清明假期运输今日启动,自4月3日至4月7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45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690万人次,4月4日为客流最高峰日。

清明时节的钢轨上,一幅流动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4月3日至7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450万人次,日均开行列车超1.1万列,北京、广州、成都等枢纽车站单日最高客流突破百万。这场以追思与踏青为主题的“春之迁徙”,在八纵八横路网中奏响传统与现代的和鸣。

动车组穿行春之脉络,小窗口看见大流动 。面对“头尾集中、中间分散”的客流特征,京沪、京广等干线增开112列夜间高铁,让凌晨的北京西站与晨曦的广州南站共享同一批动车组;成渝城市群开行最短间隔8分钟的“公交化”动车,全国32座车站推行“高铁-地铁免安检”,郑州东站地下通廊10分钟换乘效率,让“赶路”变成“漫步”。

文化专列穿山河,一车一景载春秋 。铁路部门开行的26趟特色专列,将清明文化嵌入旅途基因。西安至黄陵的D2567次列车化身“轩辕文化长廊”,车窗扫码即可云献电子花篮;北京S2线“开往春天的列车”载满玉渊潭樱花书签,旅客可加盖二十四节气纪念章;昆明至丽江Y752次双层旅游列车开设东巴文拓印体验区,让茶马古道非遗技艺随轨流动,在这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里,钢铁巨龙已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传承民族记忆、激活假日经济、促进区域协调的文化使者。

服务升级暖归途,方寸之间见山河 。当12306系统将候补购票成功率提升至92%,当“在线选铺”功能让三代家庭旅客指尖勾选“上中下铺家庭套组”,科技的温度悄然融化出行焦虑。广州南站“木棉驿站”提供方言预约服务,沪昆高铁G1375次列车开设“移动青团工坊”,车载屏幕正播放《清明上河图》数字动画——千年之前汴河两岸的烟火气息,与今日高铁网络里的家国情怀,在时速350公里的时空中完成了一场穿越对话。

从"清明时节雨纷纷"到"高铁飞驰沐春晖",八纵八横路网让慎终追远的传统焕发新机。高铁已不仅是交通工具,而是这个古老节日焕发新生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这绵延的钢轨,是经济发展的输血管,是文化传承的基因链,更是社会进步的刻度尺。(吕宇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