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化学与材料学院实践队赴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走访秀屿旱作水稻科技小院,开展研究关于科技小院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机制与优化路径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首先来到了笏石镇四村小学(这里已经不作为学校,而成为了当地农民晾晒农作物的绝佳场所),参观并参与了科技小院的日常工作的过程:秀屿旱作水稻科技小院的专家和研究生正与当地农户晾晒油料作物。“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秀屿旱作水稻科技小院院长郭春林向实践队介绍,日常生活中他们不仅要进行选育和试验工作,在农忙时候,他们还会自发地协助当地农户进行劳作。
随后,在秀屿旱作水稻科技小院院长郭春林的带领下,实践队前往示范片实验田。在参观示范区过程中,院长郭春林骄傲地介绍,他们在此示范区采取‘旱稻+胡萝卜’轮作模式,破解连作低效益的弊端,增加土壤肥力,并利用胡萝卜本身配制的喷灌系统,相对于单一种植水稻成功节水52%。在日常生活中,科技小院也会为农户普及春耕选种,种植管理以及合理施肥等方面的农业科技知识,并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户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实现粮食稳产增产贡献力量。
调研期间,实践队员不仅参与油菜籽采收等农事操作,更与科技小院成员、农户展开深度访谈。通过沉浸式体验科技小院研究生的驻田日常,实践队深切体会到科技助农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次调研获取的鲜活案例,为实践队优化科技小院服务模式,助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范式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