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024年11月2日晚,首届三苏与宋代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家国情”三苏诗词音乐会在四川师范大学隆重举办,这场音乐会以独特的视角,将三苏诗词与音乐完美融合,也是一次对三苏文化的深情致敬。
形式多样明主题,守正创新出精品
音乐会以苏洵、苏轼、苏辙三位先生的诗词为载体,通过现代音乐的形式,将古典诗词的韵味与现代音乐的创新完美融合。从演出形式来看,有合唱、吟诵、独唱、独唱+舞蹈、器乐的形式呈现,每一首作品都经过精心编排,演员们用或悠扬、或激昂的旋律,为三苏诗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当熟悉的诗词通过声乐、器乐交织演绎时,那种穿越千年的家国情怀扑面而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音乐的演绎下,不仅保留了原词的豪放与激昂,更通过音乐的渲染,将那种壮志未酬的悲愤与对国家的深深忧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在音乐的衬托下,更加凸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这些诗词在音乐中的重生,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致敬,更是对三苏精神的传承。
音乐会多首原创的诗词音乐,赋予三苏诗词新的传颂和理解,演唱者们深情投入,以动人的嗓音将诗词中的情感丝丝缕缕地展现出来。他们的表演不仅仅是简单的歌唱,更是对三苏诗词内涵的深刻诠释;而伴奏的乐器选择和演奏也极为精妙,洞箫的儒雅、鼓的激昂等,都在为诗词营造氛围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曲词、乐舞、声歌的完美融合呈现,将一曲曲古典诗词与艺术交织的精品力作展现给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三苏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词乐舞的交融,家国情的碰撞
音乐会始矣,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星空合唱团便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情感,将苏轼的经典诗词《大江东去》转化为动人的旋律,将观众带入了千年前的古代,现代合唱声韵与古代诗词的融合,让观众感受到了三苏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音乐会曲目依词合乐,兼具词、乐、舞三位一体,再现宋代文人词调之美,犹如宋人于勾栏瓦舍中,赏诗词之乐;词得音乐之助,成就三苏诗词语言旋律的音乐化色彩,取三苏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诱人。
从声乐系教授到青年演奏家,每一位参与者都以极高的艺术标准要求自己,将古典诗词的韵味与现代音乐的创新完美融合,以极高的艺术标准要求自己,将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融入到音乐创作和表演中,节目《次韵子瞻山村五绝》的精彩演绎,体现了这点,入脑入心,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将音乐会推向新的高潮,不同内容的诗词表演,也让观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三苏文化的核心价值——家国情思想。音乐会选取三苏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这一深刻主题,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洗礼,让我们看到,古老的诗词在现代音乐的演绎下,依然能够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真挚的家国情。
强强联合,共同传承三苏文脉
此次音乐会由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三苏研究院共同承办。三苏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深入挖掘三苏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推动三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此通过音乐这一跨越时空的艺术形式,成功地将三苏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传递给了现场观众,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三苏文化的魅力与深远影响。
音乐学院也充分展现了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实力与成就,师生们的精彩演绎不仅是对自己专业技能的展示,更是对学院音乐教育成果的肯定。通过此次音乐会,音乐学院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学与艺术交织的视听盛宴,更在推广和传承三苏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的精彩演绎,让留存于文化古籍的诗词音律变得愈发生动,给抽象的文化意象和文化精神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深入民心。
通过音乐学院和三苏研究院的强强合作,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传承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模式值得更多的文化机构借鉴,为三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综上所述,此次音乐会的成功上演,是对三苏文化深厚底蕴的一次深情解读,也是一次通过古典艺术形式对家国情怀的现代诠释,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三苏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尤为重要,通过这样的音乐会,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了三苏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举办“家国情”三苏诗词音乐会,四川师范大学三苏研究院和音乐学院,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借此机会传递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在未来,他们还将组织更多此类活动,以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卢玉林,党员,西南民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四川艺术基金青年文艺评论培养人才,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