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教育改革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日益紧密,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11月11日,余杭区第二届“琢玉”学术节闭幕式暨英特小学“学为中心”AI循证课堂成果展示活动在杭州市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举行。与会嘉宾有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杨晓哲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卢明特聘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吴丽凤副主任、余杭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负责人及学科教研员、余杭区各学校分管校长及教科室主任及AI Classroom·人工智能教学变革项目校代表等。此次活动紧扣新课标,聚焦“学为中心”理念,探讨了如何通过AI技术和大单元教学推动课堂质量提升。
主旨报告:《新教学:用课程思维抓大统小》
崔允漷教授围绕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探索作开场报告,从课程思维的角度解析了当前课改中的难点,指出学校应“抓大统小”,通过大单元教学突破碎片化教学模式。他认为,大单元教学并非简单增加课时,而是基于主题任务的深度学习,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内理解和应用知识。他倡导教师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到评价反馈,逐步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推动教育的根本性改革。
实践展示: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大单元教学路径
在课例展示环节中,杭州市英特外国语学校的小学数学组和英语组教师团队带来了两堂BYOD的大单元教学课例——《多边形的面积》和《What would you like》。由梅雨晴老师执教的《多边形的面积》聚焦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实际运算能力,教师运用ClassIn平台实现多元互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拼接法和割补法掌握“转化思想”,并在实时反馈下加深理解。胡悠老师则以情境对话“What would you like?”为主题,生动呈现学生在真实交流情境中掌握核心词汇与句型的过程。她通过ClassIn的在线教室实时呈现了学生个人任务完成过程,收集并诊断个性化学情。两节课例都将学习目标、过程支架、评价任务等一体化融合,让学生在任务导向的探究学习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据老师分享,磨课过程中,AI课堂智能分析系统为教师提供了基于数据的精准反馈,为实现“学为中心”的教学提供了实证支持。
主旨报告:《如何从学校及课堂层面落地学历案》
在本次活动的实践展示中,杭州市英特外国语学校的小学数学和英语教研团队展示了“单元学历案”设计案例。卢明教授以学校和教师的角色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单元学历案如何引导教师从“教案”向“学案”转型,实现课堂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的过渡。他特别指出,“单元学历案”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双重推动,以“种子教师”带动整体发展,在螺旋式上升中完善教师的教学技能。
主旨报告:《高品质课堂智能分析》
下午,杨晓哲教授依据两节课的课堂分析报告做了分享,他指出,传统课堂常被视为“黑箱”,教师难以系统观察和反思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借助AI和多模态分析技术,课堂实时数据得以全面呈现,包括学生参与度、互动频率、思维投入等,帮助教师更精细地调整教学方案。他强调,智能分析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深入理解“学为中心”理念的助力,为学生创造高质量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经验分享:多维创新助力“学为中心”
随后,三位一线领导展示了引领“学为中心”教育发展的创新实践。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书力分享了“家门口的教研”模式的成功实践。王书力强调教研员和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性,并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推动智慧教育发展,使“家门口的教研”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校长陆颖围绕“聚焦心智觉醒:指向‘创·造’的大科学教育”主题,分享了学校在推动大科学教育中的经验。陆校长强调尊重学生天赋潜能,通过科学课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她的“创·造”教育理念为培养自主思辨、富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提供了新路径。杭州市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校长郎明仙以“数字虚拟学习伙伴推动学教变革”为主题,展示了数字化转型在教育中的应用。郎校长借助数字虚拟学习伙伴艾小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使课堂更加互动和多元化。她的分享展现了数字技术在构建“学为中心”课堂中的广阔前景。三位教育引领者的分享从区域教研创新、科学教育和数字化应用三方面,全面推动了“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落地,为区域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圆桌论坛:多方协同,共探“学为中心”落地路径
圆桌论坛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论坛由杭州市英特外国语学校郎明仙校长主持,以“何为‘学为中心’”为主题,与会嘉宾包括崔允漷教授、杨晓哲副教授、卢明教授,以及来自一线的校长、教研员、教师代表。各嘉宾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崔允漷教授认为,未来的教育改革需要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激发和主动性培养;杨晓哲副教授则提出,课堂智能分析技术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助力教研精准化和个性化发展;卢明教授进一步指出,未来课堂需要在“教”与“学”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真正实现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教学方案。论坛还邀请到校长、教研员和教师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实践“学为中心”理念时遇到的挑战与解决路径。交流过程中,各角色之间的跨界互动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启发,推动了对于“学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在实践层面的进一步落地。
本次活动全程通过ClassIn做技术支持,数据化的课堂洞察不仅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还支持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实时调整。这样有据可依的教学转型,让教师真正理解“学为中心”的内涵,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展示和圆桌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碰撞,杭州市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不仅展现了大单元教学的创新成果,还向教育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在未来的教学中,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成为推动教育变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