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实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程 大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中国网
2024-06-28 12:42:57
分享

东营职业学院大力实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程,以人文素养和工匠精神 教育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品牌活动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课教学融合、人文素养教育与主题社团建设衔接为基本路径,建立科学、高效、实用的人文素养教育工作机制,实现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化、项目化、系统化、信息化、实时化,培养具有工匠精神 、精湛技艺、创新本领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实施“高素质团队+目标任务管理”工作机制

在全校范围内吸收高水平的学生工作专家、骨干辅导员,成立项目核心工作组、项目专题工作组、协调指导工作组和项目实施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目标导向和绩效评估机制,将建设任务细化分工,责任到人,量化考核。核心工作组负责整体活动计划框架设计、重大活动协调指导、教材编-审发行、督导考核等;专题工作组负责主题活动的具体设计、活动协调、主题教材合成编辑、品牌展演活动组织等;各二级学院成立以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为组长的活动协调组,负责本院学生活动协调、分工重点项目组织协调等;项目实施工作组负责专题基础教学资料收集、活动案例收集和专题成果整理,指导主题社团按计划开展活动等。

二、构建“人文素养+工匠精神 ”教育平台

创新人文素养教育模式,推进传统教育模式与信息技术新手段、信息传播新形式的高度融合。建设“青春·东职”专题网站,整合教育资源,组建网上团队,开设青春导师、青春工匠、青春团队、青春梦想、青春论坛、青春风尚、青春网红等系列专栏,通过微信公众号、网上选修课程等,将学生、社团、课程、导师紧密联系,把教育与服务融会贯通,为校内外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工匠精神 培育提供线上线下指导和服务。

三、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课教学深度融合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专业课教学。全面推行课前思政和人文教育5分钟,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每堂课明确一个教育切入点,使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教育同向而行,列入教师教案、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由单纯专业教学向“专业课+思政教学”的转变,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充分挖掘知识创造、生产背后隐藏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推进思政课教育形式创新,与学生社团活动、文化活动、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价值引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实现教育基地建设与创立品牌活动有机统一

建立“互动共享式”的人文素养教育基地。校内基地包括校史馆、党史博物馆、美术展览馆、禁毒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等校园人文教育基地;校外教育基地,包括中共 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孙子文化园、东营市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东营市文化活动中心、石油装备展览馆等产业文化教育基地,东营市消防支队消防安全教育基地。”与校外教育基地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将校外教育基地资源引入到校园之中,组织“黄河口大众文艺讲坛”进校园。通过举行专题图片展、文物展、专家报告会、征文比赛和社会调查等,深化活动效果。

打造内涵丰富的主题教育品牌活动。树立精品意识,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突出“创”文化特点,整合教育资源,倾力打造主题教育品牌活动。包括青葱的舞台——“开学季”艺术展演,创意的花蕾——“创”文化毕业生设计成果汇展,遥远的诗意——国学经典诵读,生命的天籁——经典器乐欣赏,文明的神韵——传统戏曲专场,永恒的记忆——红色经典传唱,跃动的力量——青年舞蹈专场,指尖的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体验,美丽的光影——校园摄影图片展览,青春的赞歌——“毕业季”汇演等。每个品牌活动每年都安排专场展演,大学生每月都能参与或观看一台高水平文化活动,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和品位,将精品活动推向社会,深入社区农村展演,促进区域文化繁荣。(东营职业学院 刘艳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