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会怎样?这里有最好的答案!

来源:中国网科学
2024-06-27 17:05:16
分享

六月暖风,吹响毕业骊歌;葱茏草木,目送前行脚步。携着殷殷嘱托与深深祝福,又一届文达学子挥手作别,奔赴下一程山海。回首入学前,你是否在思考:在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会度过怎样的大学时光?毕业后,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近日,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多位优秀学子接受采访,讲述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分享工作和成长的感悟,给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却同样选择在文达开启追梦的新篇章。他们中有的人,没有按照既定的社会轨迹,读书、升学、工作,而是选择拥抱不同的人生体验,在一次次尝试中,摸索自己的生命节奏,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今年四月,彭登家获“安徽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并被推荐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候选人。从携笔从戎、矢志报国到重归校园、不忘初心,彭登家以同样坚定、拼搏的姿态在不同的舞台上熠熠生辉。2019年保留学籍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刻苦训练,考取了导弹操作号手初级职称证书,连续两年被火箭军评为“四有”优秀士兵,获得嘉奖两次。2021年退役复学后,连续两年成绩位列专业第一,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学习优秀奖、校“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同时不忘积极投身于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追求全面发展。他说:“学校给我提供了很大的舞台。”

他们中有的人,在本科毕业后选择在学术之路上继续深造,四年前对学问的赤子之心仍在。回顾2014级文达学子聂磊的求学之路,从文达起步到安徽大学读研读博再到现在前往高校任教,“励志勤勉、求真正行”的学风在他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很感谢在学校遇到的几位老师,尤其是当时在学校任教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老师,他们是我考研之路上的明灯。”在文达,聂磊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回想起当初学校领导定期到图书馆给考研学子送夜宵加油鼓劲时的场景,他的内心依旧温暖。现在的文达图书馆,每天晚上依旧灯火通明,从学校走出来的研究生越来越多,让聂磊念念不忘的免费考研夜宵也一直传承到现在,成为学校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他们中有的人,出身寒门,但学校“奖、助、勤、贷、减、免、补”完善的资助体系、一生一册帮扶行动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璀璨未来的大门。2023届毕业生殷徐的短视频账号上有一条播放量超过1亿的作品,记录了他攒钱为失聪53年的父亲戴上人工耳蜗的场景。视频一经发布,迅速走红网络,还被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上高中时就下定决心,要凭借自己的努力给父亲治疗耳朵。”在校期间,殷徐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学费和生活费。他从学校申请了助学贷款和绿色通道,生活费全部靠自己打工。毕业后,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殷徐毅然放弃合肥的工作回到老家。为了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他踏上了短视频创作之路。殷徐感慨,“文达成就了我,如果不是在文达拍抓龙虾视频在网上火了,也不会有现在的我。”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也会迷茫。但在文达,他们有了引路人和知心人。2003年入学的朱少华现在是入选中国软件企业百强榜的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统集成一部总经理。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朱少华很感谢当时在转专业时提供指导意见的辅导员。为帮助每一个新生了解所学专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学校在入学教育中单设专业导论环节,配备班级班主任及学业导师,确保在校学习期间多维度、多层级、多元化不间断进行学业指导及帮扶。

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一堂课、每一场竞赛、每一次暖心家访……“让玫瑰成为玫瑰,让松柏成为松柏”。在文达,每个人都有发光发热的机会。只要你有想法、敢闯荡,学校会提供一切资源与舞台,做你坚强的后盾。

所以,来文达,会怎样?欢迎报考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精彩答卷由你来书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