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英明:2020年继续考证和梳理中华上古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12-25 15:25:31
分享

黄帝纪元4717年冬至日,在天坛公园里举办的冬至黄历跨年节招待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向来自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以及北京的众多专家教授和数十家媒体做了精彩汇报。

自去年姬英明先生发起“中华八千年文明探源”行动以来,历经严寒、春淋、酷暑、秋洪,历经大雪纷飞、滂沱暴雨、赤日炎炎和各种出行不便,在各地方官员、考古专家和各路仁人志士的支持下,进行了十期重要考古遗址探源,主要梳理了中华文明中的前四千年文明史。探源中,一边考察考古遗址文物和当地民俗地貌,一边以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向公众讲解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从第一期的甘肃“成纪”、“女娲洞”、“女娲祠”、“大地湾遗址”、“卦台山”一带,到第二期的神农炎帝诞生地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水沟遗址”一带,第三期的河南“北阳平遗址群”和“仰韶文化”一带,第四期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靖边“天鼋神都”一带,第五期的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北极泊”和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再到第六期的河南“贾湖遗址”、“荥阳青台遗址”,第七期的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群”,第八期的浙江“桥头遗址”、“良渚古城遗址”,第九期的山东“龙山遗址”、“大汶口遗址”、“尧王城遗址”,和第十期的山西“陶寺遗址”等,历经严寒而至酷暑,姬英明和专家、媒体人走遍了中华文明始启的三皇时期至炎黄时期横跨三四千年的主要发展区域的遗址,也积累了100多段、接近100小时的视频直播内容。

在中华文明源起地之一的贾湖遗址群一带,考察团看到了出土的“骨制叉型器”和带有刻度的“骨制板”。姬英明认定,那是先祖伏羲女娲们,用来观测星象变化的“规”和“矩”。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姬英明一行在靖边县志上所载的皇华城一带发现了疑似轩辕黄帝真身冢的“北斗七星冢”。为慎重起见,一个月后,在考古专家和众多热爱历史的文化人士的协助下,又发起了为期四天的专家学者媒体团专程研究勘察研讨活动。这次勘查也引发各界人士关注,考察团专家认为,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图腾”,要做到百分之百实证。接来下,还会进行严苛的考古论证和碳14化验等,将运用现代科学的方式进行多重证明。

“在文明发源地讲文明,在历史发生地讲历史”是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活动的宗旨。“考古是把支离破碎的信息不断整理和还原,明了我们从哪里来,未来还将去往何方。”姬英明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是梳理清中华文明历史脉络。”

姬英明先生表示:一个人失去了信仰,就会失去方向;心智不够,就会做一些傻事;如果皮肉不能健康协调,骨骼放错位置,就会成为残疾。一定要让骨骼、皮肉、心智和灵魂归位,才能健康发展,升华人生境界。中华文明是全人类传承八千余年而不间断的唯一活文明,如果把中华文明比作一个活人,那历史就是骨架、文化就是皮肉、思想就是心脑、信仰就是灵魂。中华文明现在正处在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地安装每一块骨头与皮肉,尤其不能把屁股肉安到脸上,更不能把皮肉当心脑使!中华文明要想长久地传承发展,必须要重新梳理清楚我们八千余年传承不间断的历史、文化、思想和信仰,这四大类有形与无形,是一个活文明之体,不可或缺的必要存在,尤其是文明的灵魂信仰。

会议的最后,从现场嘉宾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考古专家韩建业教授的发言来观,姬英明所传承的中华上古史,在考古学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多的验证,也已经为考古学界做出了一些难点解惑。 韩建业教授还郑重表示:在这样的一个神圣日子里,我们这些仁人志士,汇聚在这里聆听姬英明先生的演讲!听他给我们重树历史、文化、思想、信仰方面的精气神!尤其是在历史方面的,他传承的历史内容,是我们传世文献上所没有的,这也恰恰是他最珍贵的地方,是值得我们这个社会所重视的。

最后,姬英明还公布了他明年的践行直播计划:我会继续用实地考察,验证和梳理中华上古史!我明年计划到湖北、湖南、安徽、四川、青海、新疆等地的遗址考察,应该也得十期左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