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新书首发、第四届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启动仪式近日在深圳举行。百余位科幻界大咖、教育先锋与文学新星共聚一堂,见证中国科幻新生代以笔为剑,执锋为光,点燃文明探索的星辰征途。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更是科技创新与教育融合的标杆。福田是深圳中心城区,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教育科技产业园等创新载体,打造AI教育“十百千”应用生态,以教育AI计划赋能未来。
科幻文学是包含自然科学、文学艺术、人文意识、想象能力的综合体,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水平。2021年,国内首个青少年科幻文学奖——“鲲鹏奖”从福田的校园启航。此后,福田区打造了全方位培育体系,设立大阅读研究所深耕校园文学教育;组建城市联盟拓展资源;举办科幻文学夏令营激发创意;启动“鲲鹏出海”推动国际传播,“鲲鹏奖”获得福田教育基金的支持,目前《太阳熄灭》电子版已经在海外出版发行,《触不可及》英文版也即将出版。践行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指示,助推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播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少年的科幻想象力。
此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区文联、知识出版社承办,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深圳市文联创研部、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本活动通过新书发布、颁奖盛典等环节,全方位展现青少年科幻创作的蓬勃发展。
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终评委员会主任邱华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刘祚臣;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黄伟;深圳市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二级巡视员章海蓉;深圳市福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长王巍;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生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著名科幻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董仁威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据悉,自2021年创立以来,“鲲鹏奖”已成功举办四届,累计收到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爱好者来稿近10万篇,评选产生大奖89个,入围奖1600余篇,出版获奖作品13部,其中《太阳熄灭》英文版电子书已经在海外出版发行,《触不可及》英文版也即将出版,“鲲鹏出海”展现了中国青少年科幻创作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
在新书发布环节,郑军、三丰、马传思、谢梅、王卫英、陈柳岐、超侠、马国宾、舒伟、岑叶明上台为新书揭幕,第三届“鲲鹏奖”获奖书系正式亮相,包含4部长篇作品和3部短篇作品合集,分别是《涅槃》《陨星》《触不可及》《蓝色眼睛》《一二三四五号前来报到》《太阳熄灭》以及《夜空下的文明之火》。同时,往届已出版6部作品经过封面设计、纸张升级等再次推出,也在此次新书发布会亮相,分别是《灯塔》《石碑》《首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合集》《远大征程》《起点》《第二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合集》。这些作品从数万篇投稿中脱颖而出,凝聚着青少年对未来世界的奇思妙想,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对未来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更在科幻元素的细节设置上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和科学素养,为青少年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刘祚臣在致辞中提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见证了“鲲鹏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他表示,“鲲鹏奖”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青少年朋友的热情参与和评奖专家的鼎力支持。他强调,科幻文学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形式,而“鲲鹏奖”正是通过挖掘科幻出版潜力、培育优秀科幻作者,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有力途径。
王巍在致辞中指出,四年来,在市委宣传部和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福田率先构建以鲲鹏少年院为核心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目前,“鲲鹏奖”已培育出众多优秀青少年科幻作者和文学作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少年的科幻想象力。如今,“鲲鹏奖”不仅是文学奖项,更是福田教育融合人文与科学的生动实践,为青少年插上梦想的翅膀。她期待涌现出更多奇思妙想的作品,点燃青少年的科学热情,锤炼创新思维,让“鲲鹏奖”成为中国科学人文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王晋康指出,科幻创作者应穿透技术表象,直击伦理盲区。青少年在创作中展现了对科技与人文的思辨意识,建立了独特的科技批判坐标系。他提到,当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认知图谱、文联的叙事工具箱、共青团的代际观察窗,与深圳的科技创新流发生反应,这里正在生成独特的创作酶——它既能催化硬核科技知识的文学转化,又能维持人文价值的酸碱度平衡。
董仁威指出,青少年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黄金时期,科幻文学为他们提供了探索未知、创造奇迹的广阔天地。新发布的科幻作品展现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青少年提供了灵感和参考。“鲲鹏奖”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平台,更是科学与文学融合的平台,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董仁威希望青少年在“鲲鹏奖”的舞台上描绘出未来世界的壮丽画卷,呼吁大家携手共进,推动科幻文学的繁荣发展。
连续三届“鲲鹏奖”获得者、《远大征程》和《太阳熄灭》的作者岑叶明认为,“鲲鹏奖”让不可能变为现实,科幻创作给予他无穷动力,科幻作家是前瞻者。他将借助“鲲鹏奖”的荣光,创作更多好作品,并感谢所有支持他的人。
随后,第四届“鲲鹏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邱华栋致辞并介绍评审情况。他从“鲲鹏奖”的历程、规格、宣传等方面总结了其取得的成绩,认为“鲲鹏奖”是文学与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典型案例。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与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结合,拓展学科边界;二是扩大征稿范围,增加科幻插画和AI短片征集;三是探索作品IP化和影视改编,推动出版融合。他强调“鲲鹏奖”在推动文学与科学携手前行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能够展现中国精神和民族生命力。
(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