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至14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在疆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开展视察,为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各项报告,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提供重要参考和实践依据。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明山带队与16名在疆全国人大代表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开展视察。同一时期,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宁平带队与全国人大代表买买提明·卡德等16名在疆全国人大代表,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开展视察。
在阿勒泰地区,代表们深入阿勒泰市、吉木乃县、哈巴河县及十师北屯市,实地考察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吉木乃县中广核“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新疆新浦元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吉木乃口岸、阿勒泰正元国际矿业有限公司、新疆哈巴河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吉勒布拉克水电站和十师北屯市188团中学、北屯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师北屯市187团阳光岛儿童乐园、北屯市玉带河欢乐谷等地。全面了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项工作,重点调研文旅融合、绿色矿业及兴边富民等有关情况,为高质量建言积累一线素材。
(2月12日,在疆全国人大代表们在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场调研。彭林海 摄)
(2月12日,在疆全国人大代表在阿勒泰地区集中视察座谈交流会现场。彭林海 摄)
(2月13日,在疆全国人大代表们在吉木乃口岸调研。刘欢 摄)
(2月14日,在疆全国人大代表们在北屯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 刘欢 摄)
(2月14日,在疆全国人大代表们在北屯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屯市海川开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视察。 刘欢 摄)
(2月14日,在疆全国人大代表们在哈巴河县吉勒布拉克水电站工程视察。 刘欢 摄)
代表们充分肯定两地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巴州以“风光电储一体化+石油化工”延链拓群,阿勒泰以“冰雪经济+绿色矿山”双轮驱动,均展现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显著成效。
在巴州,视察组深入若羌县、库尔勒市及第二师铁门关市,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若羌新城"建设展开调研。
视察组先后走访若羌新华抽水蓄能电站、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400万千瓦光伏基地、新疆志存新能源材料公司等新能源项目,系统考察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实地调研特变电工旗下楼兰新能源、楼兰新材料两家企业,了解技术研发与生产运营;重点考察巴州—铁干里克—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关注电力保障体系建设。期间还走访了盛世羌农戈壁设施农业基地、金风科技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国晟双碳硅基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并在若羌新城展厅听取规划汇报,全面了解新城建设进展。
转至库尔勒市,代表们聚焦现代化工领域,深入上库高新区石油石化园,察看新疆中泰120万吨/年PTA项目控制中心运行;走访新疆中昆新材料、独山子石化塔里木分公司等化工企业,了解产业链延伸情况。
在新疆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代表们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调研新冀能源循环经济联合化工项目及新疆九色鹿纺织有限公司,考察绿色生产工艺。通过实地视察多个重点工程和项目,代表们系统掌握了巴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区域协调发展成效,为后续建言献策积累了详实依据。
(2月13日上午,在疆全国人大代表在若羌新材料产业园——新疆志存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视察。朱歆柯穆 摄)
(2月13日上午,在疆全国人大代表在特变电工楼兰新能源有限公司视察。朱歆柯穆 摄)
若羌县以“6+N”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双突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7%,新能源装备制造、硅基产业园及戈壁设施农业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巴州全州经济稳中提质,全年GDP达1692.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9%,油气化工、绿色矿业等传统产业与光伏储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视察组代表们对巴州“壮群拓链”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风光电储一体化+石油化工延链”模式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2月13日下午,在疆全国人大代表在巴州—铁干里克—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视察。朱歆柯穆 摄)
(2月13日下午,在疆全国人大代表在若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国晟(若羌)双碳硅基产业园视察。朱歆柯穆 摄)
(2月14日上午,在疆全国人大代表在独山子石化塔里木石化分公司6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项目(一期)控制中心视察。朱歆柯穆 摄)
(2月14日下午,在疆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二师铁门关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视察。朱歆柯穆 摄)
代表们一致认为,此次集中视察既是创新理论指导地方实践的生动印证,也为破解基层发展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深入产业一线、民生项目和生产现场等,代表们切实感受到新能源布局提速、传统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现实挑战,特别是基层在政策衔接、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表示,将立足基层视角转化调研成果,重点围绕三方面履职尽责:一是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针对产业园区协同发展、能源资源高效配置等改革任务,结合实地情况提出可落地的政策建议;二是紧扣民生需求与能源安全双重目标,在绿电消纳、就业带动等民生关联度高的领域深化研究,推动惠民政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履职实效,将考察实践中验证的有效做法转化为制度性安排,同时在新能源项目生态保护、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关键环节加强监督,切实以高质量履职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朱歆柯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