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而兴:营口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13 09:36:18
分享

"过去是卖水蜇、卖蜇皮儿,靠量取胜。现在我们对裙边、爪子、脑子、里子进行精细分解、精深加工,依靠品质和品牌取胜。"在第七届中国(营口)海蜇节暨水产品展销会现场,营口辰光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思晴这样描述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创立于1997年的辰光水产,已从一家传统加工企业发展成为行业翘楚。如今,企业不仅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海洋作业生产线,还获得了美国HACCP/FDA、加拿大CFIA、欧盟注册等多项国际认证。企业携手食品科学院成立研发团队,在即食海蜇等创新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突破,跻身行业前列。

辰光水产的发展历程,是营口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正加快布局海洋经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了《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中国始终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在守牢生态安全边界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海洋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在这一国家战略指引下,位于渤海之滨的营口市深入贯彻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把海洋经济作为打造"三地四市"、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内容。作为东北海陆大通道、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和"北粮南运"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营口正加快推进"蓝色粮仓"战略,释放"蓝色潜力"。2023年,全市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63%,在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营口已发展成为全球海蜇产业的重要枢纽。全市拥有300多家海蜇加工企业和合作社,约5万人从事相关工作。数据显示,营口海蜇年加工产量达23.6万吨,稳居辽宁省首位;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约1.2万吨,占辽宁省出口总量约80%。

营口的海洋经济发展远不止于此。近年来,该市以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抓手,加快推进营口港建设。今年3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通过对外开放验收,营口港仙人岛港区2#原油码头工程开工建设,投资上百亿元的中交营口LNG接收站项目四座储罐外罐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仙人岛疏港高速已运行通车,鲅鱼圈疏港高速正全力推进。目前,营口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集装箱内贸港,前三季度,营口港集装箱完成408.6万TEU,增长3.7%,集装箱运量、海铁联运量居东北港口首位,"北粮南运"占东北港口50%以上。

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营口全力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营口市海岸带、鲅鱼圈珍珠湾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2023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今年春季,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54.5%,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达到"十四五"同期以来最高水平。

依托特色资源,营口正加快建设海洋牧场,打造集海洋捕捞、养殖、加工、物流、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在仙人岛,1.2万余亩富晨海洋牧场已开展海参等海产品养殖。上半年,全市海洋渔业总产值增长7%,展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站在新起点上,这座因海而生、依海而兴的城市正积极布局港口物流、能源化工、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产业,在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道路上破浪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驶向更广阔的海天。

(迟春宇 杨卓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