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英雄的班 英雄的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17 20:44:08
分享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于和平的追求,其境界远超世界诸多角落。自古以来,铸剑为犁的宏远视野已跨越两千载,正如屯垦戍边的深厚传统,见证了无数华夏子孙抗击外侮、守护家园的崇高品质。位于新疆塔城地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坐落在塔城市、额敏县、裕民县及托里县之内。该师市肩负着近三百公里边境线的守卫任务,成为兵团中人均守护边境线最长的师市。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第九师白杨市一代又一代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不懈奋斗,许多抵边连队坚守岗位,直至2003年中哈两国勘界,366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最终纳入我国版图。

第九师161团6连(原十一连)是离英雄“最近的地方”孙龙珍是他们共同的名字。秋风再起,第二十个秋日里,民兵班的班长温童瑶追忆起1969年6月的那段难忘往事——在那一天,苏联军队不顾国际法理,公然侵犯了我国的领土,深入裕民县巴尔鲁克山地区。当时年仅29岁、怀有身孕的第九师161团职工孙龙珍,为了守护国家的每一寸土地,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孙龙珍的精神一直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英勇的事迹如同不落的钟声,穿越时空隧道,回响在一代又一代“孙龙珍班”民兵的心间。孙龙珍英勇牺牲之后,她生前所在的民兵班被永久地冠名为“孙龙珍民兵班”。这个班级的前身是161团牧一队一连二班,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中哈边境的巴尔鲁克山脚下,距离繁华的团部城区六十余公里。在这里,19届共140余名女青年,曾经在孙龙珍女子民兵班履行职责。孙龙珍民兵班肩负着100公里的边境巡线任务,巡线途中环境险恶,需翻越数座险峻的大山。夏日里,沿途布满的骆驼刺和梭梭草,附着在衣衫之上,刺痛肌肤,瘙痒难耐;到了冬季,她们要在没膝的雪地中跋涉,身上常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不时陷入雪坑,遭遇暴风雪的侵袭。面对重重困难,这些女民兵们从未言退,始终与边防官兵携手,共同完成每一次的长途巡逻任务。

英雄无语,历史铭记。近年,英雄精神的召唤和鼓舞下,民兵们的训练激情愈发高涨,她们顺利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一项又一项重要任务。孙龙珍民兵班充分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不畏艰辛,不惧劳苦,忠诚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她们与边防、武警部队协作无间,圆满执行了巡逻和执勤任务,成功捉拿潜入者和非法外逃者40余名,有效拦截或劝返接近边境的人员1000余次,以及数以万计的牲畜。

青春在拼搏中焕发光彩,逆境与挑战愈发能锤炼意志、增强能力。截至2022年,该班级已传承三代,始终坚守新时代维稳戍边的重任,继承兵团精神与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传承革命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奉献着青春。

人生来并非皆英雄,“孙龙珍班”的职工原也是肉体凡胎,但披上战袍,便赋予了她们无畏的勇气与无尽的力量。她们舍弃脂粉,偏爱武装,一代又一代的“花木兰”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孙龙珍民兵班因此荣获全国妇联颁发的“三八红旗先进单位”称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荣誉,以及解放军原总参谋部颁发的“全国边海防工作先进单位”表彰,并三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她们在这片国土上坚守信念、磨练意志,如同白杨一般坚韧,深深扎根于边陲之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先辈们的故事是鲜活的育人素材。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始建于2004年,原称孙龙珍民兵班陈列室,旨在缅怀那位为守护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而英勇捐躯的孙龙珍烈士。该馆经过三轮精心扩建,终于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

英雄的荣光未曾逝去,他们的丰碑永远矗立人间。自2014年此馆正式迎接公众参观以来,已接待了全国各地超过十万游客。它不仅是兵团首批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第九师白杨市的荣誉之地。该陈列馆占地3422平方米,展馆面积达300平方米,内含三个主要部分,细分为十个展区。馆内精心收藏了孙龙珍烈士的遗物以及自建团以来各式军垦实物、图片等共500余件(幅)。此外,两处实景再现让人身临其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五件珍品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军垦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历史文物展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展出。

当第九师播下“红色种子”,无数兵团人在赓续血脉中砥砺奋进荣誉,是历史的记忆,也是精神的承载。该馆不仅再现了孙龙珍烈士的英雄事迹,全面反映了兵团第九师50多年来屯垦戍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车辙,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每年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近100场(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学习达上万人(次)。

永承英雄遗志,磨砺坚毅魂魄。孙龙珍烈士的旗帜,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的不屈精神,这既是荣耀的象征,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兵团人那既能持锄又能握枪的坚定目光,始终紧盯着和平与繁荣。风云变幻之中,英雄的旗帜必将猎猎作响,永远高扬;岁月流转之间,英雄的血脉亦将源源不断,代代相承!

(中国日报新疆站记者毛卫华|马倩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