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细、抓实、研深,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来源:东方网
2024-08-02 09:54:56
分享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科学研究的基本功。7月中旬,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颜廷武教授团队一行赴湖北省荆门市、孝感市和黄冈市开展为期半月的乡村振兴调研工作。调研师生坚持“一手拿书本,一手拿锄头”,边耕边读、同耕同读、勤耕勤读,在乡村振兴一线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下足“绣花”功夫,把调查研究谋在细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参与基层调研的师生始终保持对科学研究见微知著的“敏感力”,在调查研究中不仅善于用“望远镜”远近看问题,更注重用“显微镜”放大看,把调研的“细”字落到实处。调研聚焦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难点与痛点问题,提前谋划、实地走访,扎实开展“接地气、出实效”的走村入户调查,在农经专业调研中将科学素养紧密融入到家国情怀中,做服务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研究。

“去年地里种了些什么?收入有多少?平时网购不?”在钟祥市黄坡村的村委会里,同学们与当地老百姓交谈甚欢,实时在访谈问卷上完成记录。在入户访谈的过程中,如何将问卷的书面语言让老百姓听得懂,是同学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问卷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绿色与低碳生产、农业产业链发展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板块进行设计。40余分钟的问卷既是对调研同学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三农问题实践学习与理解的再提升。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一亩水稻田的收成到底是多少”“一年化肥农药的花费是多少”“基层农户的信息化素养到底如何”等真实的乡村生活细节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参与问卷设计的魏梦升、叶雨寒博士表示,为避免问卷设计“差不多”“能凑合”“还可以”的假把式调研,在吃透科研题目“上情”、摸透调研地方实际“下情”的基础上,团队5次开展暑期调研方案研讨,数易其稿、反复修订,始终要求调研内容既要讲科学又要接地气,制定了不打折扣、贴合实际的调研方案,强化调研的科学性、准确性。

农经2203班王霓说:“通过与农户面对面的交流,我从小村庄的视角看到了当下农村的大变化。40分钟细致入微的问卷访谈也让我更加深刻了解到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调研团队成员入户走访

发扬“钉钉子”精神,把调查研究抓在实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谓“实”,就是秉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为实事求是了解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省农业农村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团队将典型调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走访恳谈、资料查询等形式开展进村入户调查,实地走访30镇、54村、286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093户农民家庭,真正掌握荆楚大地乡村振兴一线的实际情况。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孝南区深入推进“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合作社+”模式。其中西河镇以强化村集体经济为导向,健全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合作社引领村民进行大规模水稻种植,有效实现助农带农。沙洋县官垱镇依托村集体牵头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前几年我们通过农机合作社流转细碎土地,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减轻农户负担,实现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的力量也愈发壮大。”村支部书记如是说。荆门市、黄冈市各基层乡镇也因地制宜采取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孝南区卧龙乡、孝昌县花园镇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积极推进秸秆多用途利用,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全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突出贡献。荆门市沙洋县利用养殖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依托系列智能化的秸秆处理装备,切实提高秸秆打捆离田和综合利用率,为秸秆焚烧及综合利用找出路、谋创新,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师生在田间地头村屯农家与农户、经营主体负责人和基层干部话三农、拉家常,用脚步丈量社情农情民情。参与调研的硕士生李虎说:“我们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的过程中‘自找苦吃’,用心感受我国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

团队成员与黄冈市浠水县畅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访谈

团队成员与孝感市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访谈

坚持“身入心至”,把调查研究研在深处

调研师生在“学”与“行”中领会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时”和“势”,走进“小村庄”见证“大变化”,深刻思考荆楚大地乡村振兴一线的科学问题,用心用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调研团队聚焦地方“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的突出问题,总结凝练湖北各地产业发展新形势。孝南区肖港镇、孝昌县丰山镇、双峰山将“标准化”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村镇将油菜、棉花、桃、茶叶等经济作物与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相结合,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增强了农业系统的抗风险能力,通过与农户的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在蕲春县蕲艾基地,数百亩的艾草基地绿意盎然,清新的艾香扑鼻而来。“我们现在一年艾农亩产收益能到2400元,产品都做成了艾条、艾柱等多种艾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蕲春县植物保护站站长邹春华说。黄冈蕲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蕲艾公共品牌优势,创新“蕲艾+文旅”“蕲艾+中医”“蕲艾+药膳”等模式,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形成集艾草种植、生产加工、艾灸养生、康养文旅等于一体的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钟祥市智能农机示范基地茂泰农业合作社的监测控制大厅里,同学们现场观摩胡萝卜种植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合作社理事田新宇说:“北斗智能监测平台帮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风险抵抗力。同时整个胡萝卜生产种植期间,我们既向周围农户支付土地租金,又与各村签订帮扶协议,每年提供4万多人次的用工,实现人均增收2万多元。”合作社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强化胡萝卜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岗位就业等模式,与农户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走出校园、深入农村,我们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农业农村发展现实情况和农民真正所需,将课堂学习和实践调研相结合,更多地从农民角度出发思考现实问题,我也更加坚定了躬身‘三农’的信心和决心。”参与调研的硕士生薛应如也感悟良多,在调研中用心思考着如何通过科学研究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团队荆门分队于钟祥市泰茂北斗智能农机示范农机参观交流

调研团队与基层干部合影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据悉,本次调研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乡村产业兴旺科技支撑的体制机制研究”为依托,于7月14日至26日在湖北省6个县市开展调研工作。此次调研获取了丰富的案例材料,积累了详实的一手数据,为课题组开展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农经学子学好调查研究这门必修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师生在深入基层一线过程中,不仅逐渐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素养技能,更胸怀国之大者,在国家发展主战场、服务基层最前沿砥砺前行,厚植知农爱农情怀,练就强农兴农本领。

文字:李虎 王好 王霓 薛应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