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17 16:52:02
分享

6月15日至16日,第八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国外理论动态》杂志协办。来自中央党校、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交部、新华社、中国日报社、中国外文局、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扬州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三十余家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主任张士义,中联部党群外事协调局副局长王薇,外交部翻译司原主任、外语专家陈明明,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副馆长陶永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副主任卿学民、副主任李铁军、副主任刘亮、二级巡视员蒋明炜等出席开幕式。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致开幕辞,校长李迎迎教授致闭幕辞。

本届论坛旨在探讨从党政文献的翻译规范与策略、传播效能与接受以及AI应用与赋能等维度开展跨学科研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探索中央文献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提质增效。

周红蕾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在于对外翻译与国际传播的“规范与创新”。要不断推动翻译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翻译注入新活力,为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注入新动力。

马波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逐步实现从文本“走出去”到文明思想“走出去”、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的跨越。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合作建设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历时10年培育打造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国家翻译品牌。希望借助本次论坛,进一步加强对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动时政话语对外译介传播更加精准、规范、有效,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形成更深入、更全面、更立体、更客观、更真实的了解和认知。

在主旨发言环节,外交部外语专家陈明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卿学民副主任、刘亮副主任、俄文翻译处肖德强处长,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陈法春教授、李晶教授等专家学者就不同主题,以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阐述。

论坛闭幕式上,李迎迎指出,本次论坛视野宏阔、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参加论坛的既有资深的翻译大师,也有从事翻译相关研究和实践的青年才俊,体现了中央文献翻译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中央文献翻译事业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本届论坛下设5个平行分论坛,围绕不同议题展开交流,来自全国的翻译专家和学者畅所欲言,碰撞思想,既紧扣学术前沿,又关注生动实践,既聚焦译法规范,又注重技术创新,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贡献了智慧。

据悉,“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天津外国语大学于2015年创办,是国内关于政治文献对外翻译与研究的高端学术活动,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八届,对于提高政治文献翻译质量、拓展传播渠道以及增强对外传播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杨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