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9日,杭州市临平区正式设立。7月23日下午,杭州市临平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杭州市临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这是临平站在新起点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景。”新当选的临平区人民政府区长施华淼说。
据悉,《纲要》明确临平“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杭州市委赋予的“融沪桥头堡、未来智造城、品质新城区”战略定位,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为牵引,推动城市能级、经济动能、治理效能“三大跃升”,打造长三角开放高地、数智化变革高地、全景式幸福高地,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临平风采。
根据《纲要》,“十四五”期间临平全区生产总值将力争突破120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27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实现三个突破。同时,以高新企业、高新技术、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将全面形成,上市企业数量从17家增长到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578家增长到1200家,实现两个倍增。
擦亮产业与创新底色
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翻阅这份《纲要》,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始终贯穿。
未来,临平将大力发展3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八百亿级生命健康、五百亿级时尚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的新智造企业群体,成为全省智能制造中心、未来工厂示范区。
同时,结合工业互联网小镇建设,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倍增,年均增长15%;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培育竞争新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标,临平将聚焦重点产业细分赛道,出台“项目招引、产业培育、人才创新、基金投资”四方面政策,五年累计安排不少于100亿元产业扶持资金,并组建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基金,每年投资金额不少于20亿元,加快建成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来自创新驱动。为此,围绕“双引擎”,临平将迭代升级大孵化器战略,梯次布局“重大平台+特色小镇+科创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创新矩阵,新增各类孵化载体90家,面积550万平方米。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启动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00家;积极争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布局,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70家以上。
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临平将大力引培创新人才,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实施装备制造人才“磐石计划”,生物医药人才“朝阳计划”,家纺服装人才“弄潮计划”,产业领军人才突破1500名;实施“菁英”赋能、“临商”提质、“精匠”锤炼等人才结构创优计划,打响“有梦来临、天成地平”人才工作品牌,实现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30万人。
推进城乡基础配套建设
做优城乡品质奔共富
城乡品质建设是区域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临平区明确构筑现代化品质新城区的重要方面。
城市建设方面,未来,临平将持续推进迎宾路城市发展轴沿线开发建设,推进经开区9平方公里中心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扎实推进与未来社区建设相结合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到2025年计划完成40个老旧小区改造,总面积约76万平方米,
城市生活更具品质,乡村发展亦令人向往。“十四五”期间,临平将制定实施新一轮“强村富农”行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年增长8%以上,村均达600万元以上,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50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针对百姓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临平将在5年内投入资金100亿元以上用于加快学校项目建设,实施新建类学校项目不少于60个,预计新增学位62500余个,力争到2025年建成特级教师工作室25个,名校长工作室15个,省市级以上名优教师、校长占比达10%以上,逐步打响“学在临平”品牌。
百姓的交通出行也将更加便利。在现有立体化交通路网基础上,“十四五”期间临平还将推进运河二通道、沪乍杭高铁、杭州高铁北站、杭州中环(临平段)、地铁3号线、地铁9号线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建设快速路63.37公里,主次干路新建、整治102.7公里,总投资预计将超过700亿元。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