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本科教育 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25》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5-14 17:11:03
分享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丁雪梅

媒体见面会

5月1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式发布《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25》,根据《提升计划》,到2020年,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哈工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进入世界一流高等工程教育行列。到2025年,学校本科教育水平跻身世界顶尖大学行列,进入世界一流高等工程教育前列,彰显“哈工大规格”的品牌特色和引领示范效应。

《提升计划》全文共分九大部分40条内容,形成由“一个根本、两个坚持、四梁八柱和六大提升”组成的哈工大一流本科建设“12486”工程,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改革举措,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描绘了壮美“蓝图”。《提升计划》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建立理想信念引领、大类交叉培养、本研一体贯通、完全学分制度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专结合课程体系、科教协同实践体系、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国际合作育人体系、教师教学发展体系、智能信息支撑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八种人才培养支撑体系,重点提升工程教育教学合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多维融合育人张力、长远持续发展内力、教师教书育人动力、学生学习产出效力。

构建哈工大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思政教育体系

学校突出航天国防特色文化传承,坚持“中国梦”“航天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活动,坚持“两馆一园”(校史馆、航天馆、航天园)作为新生第一课,坚持“八百壮士宣讲团”“正能量宣讲团”主题活动……构建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成为学子们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载体,成为学子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精神支柱。

构筑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校最大程度整合教学资源,夯实基础,拓宽口径,进一步深入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形成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组织管理、教学运行、信息化支撑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导师培养一体化的有机培养体系。贯通学科专业,完善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案,建立本研贯通的课程体系,打破课程界限,合理安排课程层次和知识内容;推动建立完善的本研贯通信息化支撑平台,建立规范、一致、共享的课程数据库,横向跨学科专业、纵向跨层次自主选课,成绩统一管理、学分互认、学业信息共享;依托创新实验大厦建设,打造本研一体化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平台,提升实验条件和设备的能效;探索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保证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领跑创新实践教育,让更多本科生能真放卫星、放真卫星

学校整合优化创新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出课程、实践、平台、保障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立“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递进式基础实践课程体系,建成3000个优秀实践项目;建立“大一项目学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全链条式工作机制,贯穿全年级、覆盖全体学生,打造“多级课堂联动、校院两级互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实践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特色;以“紫丁香小卫星团队”培养模式为示范,培育建立一批科研创新育人工作室,建成一批学生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实现更多本科生能真放卫星、放真卫星,使本科生年均国际及国家级高水平竞赛获奖1500项以上,5000人次以上学生获奖,继续领跑国内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显著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让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和发展方向

学校尊重学生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授课教师、选择辅修学业的自由,对实施完全学分制的资源要素进行规划、配置、运作和评价,稳步推进完全学分制度改革。完善主修专业自主选择机制,积极推进“二年级选学院+三年级选专业+四年级选方向”不断迭代提升的专业选择模式,实施“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的转专业制度,推进新型辅修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主辅结合,辅修专业无门槛,鼓励实施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建立灵活选课制度,建立弹性学制、主辅修学制、学分互认制、教师挂牌上课制、学业导师制、免修免听制等教学管理机制。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层次、自主选择听课方式等实现自主修读,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们的智慧和潜能。

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责任,人才培养作为重要考核标准

学校强化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完善校、院两级教育教学的责任体系,明确“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以立德树人成效为目标,修订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绩效发放、评奖评优等指标体系,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把人才培养作为重要考核标准,促进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推动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中。

打造全新“云+端”一体化泛在教学空间

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智慧教室、数字图书馆等推进教学环境整体改造,全面打造“云+端”一体化泛在教学空间,承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系统性重塑,助力信息时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服务系列金课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以数字化、研究型学习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促进大数据模式下多维度、多主体、可量化的教学评价新体系,创建泛在教学空间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育人新生态。

每年投入1000万,奖励教学突出贡献教师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哈工大“八百壮士”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范围和力度,完善“教学贡献奖”奖励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奖励教学突出贡献教师,从而发挥优秀教师、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形成全体教师“尚教、思教、善教、乐教”的育人氛围。

六年累计投入10亿,用于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学校坚持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对本科教育改革的资源支持力度。学校计划从现在开始至2025年的六年时间内,将投入10亿左右用于本科人才培养的环境、资源、实验室建设等。学校将重点建设本研一体化的创新实验大厦,建成集课内实验、基于项目学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学科竞赛、实习实训、科研开发等全链条的综合性一体化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加快智慧教室及多种类型的研讨型教室改造,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强化公共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加快图书馆升级改造,营造泛在开放的学习环境,建设一流教育教学资源保障条件。

据介绍,行动计划完成时将为学生实现六个100%,即:

100%高水平教师为本科生授课

学校强化高水平师资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院士、杰青、长江学者、国家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师,将其精深学术造诣、丰富科研经验和人生阅历转化为本科生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和名师面对面地交流,提升学校本科教学水平。

100%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本科生开放

学校以现有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工程训练创新中心为牵引,充分推动学校所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发和共享,发挥其在创新实践育人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学校将加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本科生开放的考核与管理,以制度措施为保障,同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100%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和发展方向

学校完善主修专业自主选择机制,采取“二年级选学院+三年级选专业+四年级选方向”不断迭代提升的专业选择模式,实施“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的转专业制度,实现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自由选择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向。同时学校加强理、工、管、文的交叉渗透,依托“人工智能”和“医学健康”两个重要方向,建立新型辅修专业和辅修专业群,推动实施主辅结合专业选择模式,辅修专业无门槛,学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自主选择。

100%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继续发挥创新实践培养的传统优势,建立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以及全链条式工作机制,打造“多级课堂联动、校院两级互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实践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特色,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100%学生深度感知社会脉搏

学校着力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打造“资源整合+项目统筹+形式创新+平台拓展”四维实践育人工作机制,推动全校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感知社会脉搏、树立家国情怀。依托校内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形式,围绕“苦难之行”“红色之行”“奋斗之行”等主题,打造“航天国防和中国建造百团行”等实践品牌,推动学生在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中悟道理、明事理,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现实社会的发展脉动、科学理论的实践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意义,着力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00%学生有机会接受国际教育

学校立足学生全球竞争能力培养和学校国际声誉建设,大力推进本科教育国际化。对标世界一流大学课程体系,以学科群为主体开展大类全英文专业培养方案建设,建成覆盖机械类、电类、土木类、管理类等5个大类的国际课程体系,聘请150名以上海外兼职教师,开设200门高质量英文课程;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优质国际交流学习计划;同时推动暑期国际夏令营、夏季学期前沿讲座和海外高水平学者学科共建课程等方式,提高学生选修全英文课程比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有接受国际教育的机会。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