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月17日电 东方卫视倾力打造的国内首档人工智能应用主题科学竞演节目《未来中国》AI季,于2月15日迎来科技探索之旅的完美收官。
节目通过将硬核的科技与生活场景进行连接,从医学、科学、文艺创作、法律等各领域出发,全景式呈现了AI技术的应用场景,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AI是如何渗透到生活场景之中,深入地理解AI技术的实际价值与社会影响。
例如,第一期节目中拥有长线程规划的机器狗,不仅能帮主人买榴莲还能算账;第二期的云百生手术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精密的眼科或心脏手术;第七期的HR行业的多模态AIGC算法大模型能有效解决招聘痛点;第八期基于AI的恶意设备智能探测技术则可以检测出各种智能设备的漏洞再逐个击破。从日常陪伴到医疗健康,从职场招聘到网络安全,将AI应用场景描绘成一幅智能生活的未来画卷,进一步帮助观众打开视野,描摹出AI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节目还展现了AI驱动的产业范式革新。如和诺贝尔化学奖AlphaFold“同宗同源”的分子之心“New Origin”AI蛋白质生成大模型,彻底颠覆了传统蛋白质的生成范式;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ChatDev智能体协作系统,通过智能体的“媒介”属性,形成了人与机器,甚至机器与机器的新格局。这些前沿项目推动了社会对AI驱动产业变革的认知,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未来中国》AI季邀请了背景多元的嘉宾,其中包括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汪玉、上海交大工研院执行院长王佳梁、脱口秀演员呼兰、知名演员韩雪等,构建出一个多维度的对话场域。他们从学术、产业、投资、伦理等不同角度,以深刻的思辨视角审视了AI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促使大众重新审视AI与伦理的本质。
在首期节目中,就曾提出碳基生物与硅基生物主导权的思考,让观众受益匪浅。而关于“人类是否会爱上AI”“过分依赖AI可能导致人类失权”等全球热议话题,节目则通过层层递进的剖析,凸显了科技向善的社会共识。同时,节目也对技术普惠背后的制度性难题进行了剖析,从机器人做手术造成医疗事故如何界定责任,到AI律师能否代替人类出庭。可以看出,《未来中国》AI季透过嘉宾们的对话,向观众揭示了一条新路径——AI不仅是工具,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镜像”,从思辨维度启发了观众思考如何与AI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