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正在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当下亟需制定新的城市发展议程,寻找新动能,建设高质量和包容性增长的城市。将发展重点从大城市转移到生态良好、规模紧凑、联系紧密的中小城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中国的城市也将在世界各地找到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可持续增长,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全球性挑战。
今年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收官之年,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以指导全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
新挑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几十年来,城镇化和工业化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25年间,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以沿海地区优先发展为基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同时导致了大规模的国内人口流动:过去40年来,中国城市人口增幅近7亿。人口流动不仅改变了个人的生活,也使整个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的城市社会。
城镇化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以及现代化的教育和医疗保健体系,使多数人口过上21世纪的现代生活。
然而,不少中国城市现在陷入了困境。随着城市人口激增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交通拥堵、教育、医疗和社会资源供应短缺等挑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快速流行,更是给各个城市发出了一个强烈而明确的信号,即密集的人口给疾病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城市都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原有的城市发展动力正在逐渐失效。中国的城市化依赖于现有城市的扩张和对新城、新区的开发。城镇化的关键融资来源于农村土地征用和改造。过去的工业化模式以发展高污染、高排放的能源密集型工业为主,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中大约四分之一的碳排放都来自出口商品的生产。
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是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三大引擎,这三大引擎目前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冠疫情的暴发暴露出现有城市体系的风险性和脆弱性,也凸显了在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发展更强大、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经济的必要性。
新引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寻找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发展动能和发展模式迫在眉睫。未来中国必须实现从“出口拉动”向“内需驱动”的转型,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服务导向、清洁能源为主的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将发展重点从出口导向型的超大型中心城市,转移到内陆地区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来实现,这些城市生态良好 (Clean),规模紧凑 (Compact),彼此紧密相连 (Connected),被称为“CCC城市”。
这种“再平衡”的转移过程在短期和长期都能创造投资和就业机会,它不仅需要物质资本的投资,还需要注重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凝聚力的建设,尤其是确保整个社会和全国范围内医疗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已经将政策转向高质量增长,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并开始着手解决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这些环保举措,以及相关法律的出台和严格执行,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支持。通过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不仅减少了空气污染物,也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事实上,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在清洁能源投资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应该加快整体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中国的煤炭消费总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应该会逐步下降。中国还致力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这就要求中国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必须大幅削减与煤电产业相关的投资——这类投资毫无必要,且会带来高昂的经济代价和环境成本,不利于未来发展。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规划能够,而且必须为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指明方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危害人类生命,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国已经有效控制了国内疫情,并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疫情当前,以本国利益至上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盛行,在这个亟需多边合作的时刻,中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中国在疫情防控上的出色表现,中国迎来了巨大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必然趋势,中国可以向全世界证明,合适的经济复苏策略能起到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效果。目前已有确凿证据表明,与传统的刺激消费相比,政府投资那些既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又能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项目可以获得更高收益率。21世纪的包容性增长将通过推动“零碳经济”来实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球城市转型联盟对世界各地城市面临的发展机遇进行了广泛研究后发现,以“CCC城市”为重点的新城市发展策略,可以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营造更加清洁健康的环境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现在制定新的城市发展规划正当其时,应着重推动“CCC城市”发展,以实现高质量的包容性增长。
在走向新发展模式的道路上,中国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国际伙伴。作为2020年联合国气候峰会的东道国,英国正在稳步摆脱高碳经济。英国愿与中国合作,为2021年生物多样性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峰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而共同努力。欧盟也制定了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并开始实施“绿色新政”,建设循环经济。欧盟愿与中国一同建设一个全新的、可持续的、更具韧性的世界经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和世界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中国要想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新型城镇化和其他有潜力的发展模式上发挥领导作用,就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行动,拖延和犹疑只会带来巨大风险。倘若能抓住机会,大胆改变,中国和世界都将获益。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责编 | 刘夏
编辑 | 张钊
(文章原载于中国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