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珍稀濒危植物钻天柳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2024-06-27 19:43:56
分享

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沟拍摄的钻天柳。(李富摄)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消息,近日,科研监测人员在保护区内对柳属植物调查时,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钻天柳,属珍稀濒危树种。这次在保护区发现属于在大兴安岭南部山地首次发现。

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沟拍摄的钻天柳。(李富摄)

据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连日来,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邀请赤峰学院刘铁志教授到保护区与科研监测科相关人员,共同对保护区内柳属植物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在正沟及大东沟河道两岸发现了该物种。

钻天柳(学名:Chosenia arbutifolia (Pallas) A. K. Skv.)为杨柳科的单种属植物,由柳属内分出,其雄花序下垂,雌、雄花都无腺体,与杨属相似,是介于杨属与柳属之间的过渡类型,对研究杨柳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

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沟拍摄的钻天柳。(李富摄)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称,钻天柳目前零星分布于中国东北部分地区,生长速度快,树形优美,具有很强的生态效益,多生于河岸和溪流旁,是最佳的护岸树种。近年来,由于森林过度砍伐,林地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加以个别地区的河流遭到污染,影响钻天柳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幼树的生长,有的地区已经绝迹,有的地区仅有大树而无幼苗与幼树,其分布区正在日益缩减,亟须保护。

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沟拍摄的钻天柳。(端木 摄)

钻天柳在内蒙古地区一直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为杨柳科的柳属植物,其雄花序下垂,雌、雄花都无腺体,与杨属相似,对研究杨柳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钻天柳生长速度快,树形优美,可做绿化树种,具有很强的生态效益,多生于河岸和溪流旁,是最佳的护岸树种。

6月6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沟拍摄的钻天柳。(李富摄)

由于森林过度砍伐,林地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加以个别地区的河流遭到污染,影响钻天柳种子的萌发与幼苗、幼树的生长,有的地区已经绝迹,有些地区仅有大树而无幼苗与幼树,其分布区正日益缩减,亟需保护。

据介绍,钻天柳国内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及蒙东地区,主要集中生长在大小兴安岭林区大河两岸(呼玛河、额木尔河、甘河、激流河、根河、图里河、伊图里河、库都尔河、绰尔河等河谷有较大连片分布)。国外分布朝鲜、蒙古、日本、俄罗斯等远东地区,已近灭绝,属珍贵稀有濒危树种。

5月15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沟拍摄的钻天柳。(牛文静 摄)

钻天柳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6月6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沟拍摄的钻天柳。(李富摄)

 

5月15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沟拍摄的钻天柳。(李富摄)

据介绍,钻天柳木材质软,边材白色,心材淡红色,供建筑,制作家具,造纸等用,主要产品有纸浆,木丝,人造丝、纤维板,刨花板,火柴杆盒,牙签等,包装材料,一般家具等。钻天柳木材纹理直;结构甚细,均匀;甚轻至轻;甚软;干缩小;强度甚低;冲击韧性中。木材干燥容易;不耐腐,容易进行防腐剂浸注处理;加工性能良好。

6月6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沟拍摄的钻天柳。(李富摄)

钻天柳树冠优美,可驯化作为观赏树种。钻天柳树姿优美,枝条紧密,秋季落叶后色彩鲜红,煞是壮观,是三北地区惟一枝条为红色的观枝大乔木,可作为优良的观赏和绿化树种,用于城市绿化、森林公园、庭院绿化,孤植、群植皆宜。

为了详细掌握钻天柳在保护区的分布位置及群落状况,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调查人员正在做详尽调查计划,准备下一步对该种进行一次专项调查,以充分掌握该种在保护区的相关数据,为下一步合理保护做好服务。

 

赤峰市融媒体中心 李富 牛文静 端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