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第十一届国际淡水豚日。由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举办的第二届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论坛在线举行。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达恒代表研促会欢迎大家相聚“云端”、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廖瑞钊出席论坛并致辞,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孙晓山主持论坛。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孙晓山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江豚专家王克雄做了《长江大保护形势下鄱阳湖江豚的希望》主旨报告,江西省农业农业厅渔业渔政局戴银根研究员、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王生就鄱阳湖长江江豚的保护现状和未来形势进行了精彩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为江豚栖息地筑牢水生态屏障
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廖瑞钊
据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廖瑞钊介绍,江西省水利系统通过实施河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厉整治非法采砂活动、开展岸线保护利用专项检查和非法码头整治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筑牢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屏障。目前已累计清理整治非法砂场200余家,清理非法占用河湖岸线268公里、生活垃圾7.15万吨,拆除了一批违法建筑、非法码头,河湖面貌全面改善。
支持江豚升级和鄱阳湖十年禁渔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达恒
据了解,江西省从2020年1月1日起,江西全省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长期禁捕,长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阳湖禁捕期暂定为10年。
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已令人痛惜,专家们也流露出江豚步其后尘的担心。今年6月19日,长江江豚拟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达恒强调,今天的论坛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强调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的地位,二是探讨如何守护鄱阳湖——长江江豚最后的避难所。
他表示,本届论坛是代表了江西省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社会团体对“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一提议的认可和拥护,也是对鄱阳湖十年禁渔决定的坚定支持。
据悉,该会与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以保护长江江豚为目标,在战略合作框架下,开展了多项合作。2019年8月至今,双方致力于《鄱阳湖异常水文情势下江豚的生态适应及保护对策研究》课题的科学研究,并初步达成共建江西省内的江豚小学,编辑出版江豚保护的教材等共识,积极向社会大众开展公益科普宣传。该会一直在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白鹤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江西省第一个五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和有益的探索。
长江大保护形势下鄱阳湖江豚的希望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江豚专家王克雄做主旨报告
江豚专家王克雄在主旨报告中,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分析了鄱阳湖江豚保护的困境和机遇。他认为,江豚高妊娠率有望维持不变;性比有望平衡,促进种群增长;种群发展趋势有望从“-”变“+”。与此同时,江豚保护的困境依然存在,气候变化导致异常低水位,增加搁浅受困风险;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生态需水量不足的风险;禁而不止的非法捕捞增加江豚受伤害的风险;大型沙坑之间的生态通道受阻影响江豚的觅食;进入支流的江豚缺乏持续的观察和有效保护。
他建议,要加快制定《江西省长江江豚保护十年行动计划》、将湖口水域纳入保护区范围,与安徽共建保护区;推进鄱阳湖和迁地自然保护区江豚群体交换计划;规范管理各类社会组织和旅游机构在湖区的活动;多部门通力合作开展科研和保护活动(夏季分布规律、沙坑水域的保护、支流的保护等)。
十年禁渔利于江豚种群恢复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局戴银根研究员(中)和省水产科研研究所专家王生(右)现场访谈
在论坛采访环节,戴银根和王生指出,鄱阳湖长江江豚2012年种群数量约为450头,2017年约为457头,占到目前整个种群的半壁江山,多年来维持相对稳定。鄱阳湖江豚种群密度在整个长江流域所有水域是最高的,鄱阳湖的滩涂面积大,为江豚供给的食物链长,栖息地质量是最优的,因此鄱阳湖江豚保护对该物种的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针对十年禁渔后,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和江豚种群有着怎样的期待和预估呢?
两位专家表示禁渔后渔民上岸,鄱阳湖鱼类尤其是繁殖群体得到恢复,幼鱼群体得到了补充,江豚饵料资源得到了保证;杜绝了网具对江豚的误伤;湖里没有了渔民捕鱼,其渔船的船舶噪音相应减少了很多,这些对江豚种群恢复都是极其有利的,预计鄱阳湖中江豚的数量会有所增加。
他们还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专管+群管的共同保护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力量,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增强科学保护共识,做好群众科普教育,凝聚更多保护江豚的人士和力量。(郭美勤、孙晶晶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