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有变化,这些新增专业你知道么?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2023-06-10 06:49:25
分享

高考结束后的志愿填报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同样是一次大考。近期,全国各高校正陆续公布2023年本科招生方案,从已公布的消息看,多所高校进行了专业调整。这些变化折射出哪些新趋势、新亮点?跟本专业“不来电”怎么办?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新增专业聚焦国家发展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4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地球系统科学、生物统计学、未来机器人、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医工学、无障碍管理等21种新专业首次被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新增专业已出现在今年多所高校的招生方案中。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均新增行星科学专业;北京邮电大学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北京林业大学新增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武汉大学新增智慧水利、国际法、密码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北京交通大学新增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慧能源工程、数据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智能交互设计等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表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的学科专业需要及时跟进并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新增专业不仅符合国家发展需要,而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服务国计民生的专业选择,有助于他们增进本领,拓宽就业渠道。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聚焦解决高速通信集成电路与光子芯片‘卡脖子’问题培养卓越人才。”北京邮电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陈伟告诉记者,在招生专业设置方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起以“电子信息类”的名称大类招生。

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在各高校发布的招生政策中可以看到,跨学科培养被多所高校频频提及。

北京邮电大学设立未来学院,实施跨学科本硕博贯通培养,强数理基础、重学科交叉、施一人一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信息科技领域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联合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开设的无障碍管理专业强调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信息学等不同学科,从理论、方法到技术全面培养无障碍管理人才。

陈伟表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对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近年来,我国科技、教育界在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上进行了有益探索。2020年11月,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交叉科学部,探索新的科学研究范式。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设置“交叉学科”门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叉学科设置与目录管理制度。

“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所需。”薛二勇认为,当前,科技的创新、突破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就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评价标准和教师培养模式,需要各方面多措并举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进度。

把选择权交还到学生手中

盲目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发现跟本专业“不来电”;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上自己最心仪的专业……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

近年来,多所高校发布了转专业的相关政策,但也或多或少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放低门槛,增加转专业机会,提高考生在选择院校或专业时的容错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有三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可在每学期末申请转专业,报名不设条件、不限年级、不限次数;吉林大学为2023年考生在专业互转上扫清了障碍,现有140个本科专业可以互转。

“任何一个考上吉林大学的同学都可以获得12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140个专业之间可以随意互转,大一是平转,大二是降转,大二转专业的时候你需要降一级降到大一重新学。”吉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王庆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降低转专业门槛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薛二勇表示,学生的专业兴趣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够满足,对其发展、学习都有帮助,原则上来讲学校应该支持这种转专业的合理要求。他还表示,一方面,学校应该把握好转专业的标准和程序,让接收的专业有能力去接收转过来的学生,同时不影响太多原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转专业不是拍脑门做出的决定,希望学生与老师及父母深入沟通,利弊权衡之后再做决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