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影视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当下,影视文旅存在开发运营成本高、产品研发周期长、热点更迭速度快等痛点,束缚着产业发展进程。如何解决这一痛点?近年来,VR(虚拟现实)大空间兴起,顺应了数智技术发展、文化产业变革、数字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VR大空间让观众们徜徉在一个空旷的场所里,通过佩戴VR头显,化身为虚拟故事世界中的数字形象,与故事人物一起上天入地、跨越古今、成长探险,感受到地面颠簸、冷风吹过、花香沁人等真实世界才有的体验。这种新业态探索影视表达新样态,致力于构建交互式沉浸体验新场景、拓展影视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驱动影视文旅数字化转型。
2024年我国基于原创IP的VR大空间项目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消失的法老》VR大空间登陆上海、成都等地,让人们不出国门就能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古埃及文化的神秘。自开幕以来,现场接待参观者几万人次。由于观众热情高涨,上海站多次延展。这个项目受到大众欢迎,激活了业界对VR大空间的发展热情。2024年我国基于原创IP的VR大空间项目已经超过100个。
目前,这些VR大空间已经在很多领域彰显出发展潜力。比如,它可以拓展影视IP多元化应用,让观众在虚拟现实场景中重温影视作品中的经典画面,与喜爱的影视角色对话,参与剧情衍生故事。《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依托同名古装剧IP创作,带观众在大唐盛世中跟随影视角色,破解剧情衍生谜案。《封神三部曲》《流浪地球》《解密》等电影工业巨制也有望在VR大空间中构建电影故事衍生的虚拟现实视听奇观。
VR大空间也可以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将名胜古迹进行VR数字化扫描重建,使观众不必亲身前往,通过在VR大空间观看影像,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比如,《永恒之美·巴黎圣母院》沉浸式VR体验项目让观众“走进”巴黎圣母院,感受其从中世纪到当下的变迁,“近距离欣赏”火焰式拱顶、玫瑰花窗,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之美。《奇遇三星堆》沉浸探索展基于三星堆遗址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能让古蜀国的珍贵文物“复活”,与观众“对话”。
VR大空间还可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创新。《秦潮觉醒》沉浸式探索体验的故事里,观众化身科学考察队员前往秦岭地区,调查近期坠落的陨石。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古老的兵马俑,也看到真龙、穷奇、神龟等神话故事里的奇珍异兽。这种以兵马俑及《山海经》为创作素材,深度融合历史、科幻、探险等元素的做法让观众眼前一亮。《数字一大·初心之旅》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展重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场景,让观众“亲眼”见证中共一大会议召开的全过程,领悟伟大建党精神。
将观众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构建起观赏体验新场景
VR大空间在内容层面不断拓展的同时,在技术层面也逐步走向成熟,进一步丰富人类感知能力,改变影视产品形态。尤其是近年来在AI技术的赋能下,VR大空间以沉浸感、交互性、主动式数字化全感体验改变传统影视的观影方式,将观众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甚至成为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较于传统影像以二维平面展现三维空间的想象真实,VR大空间能给观众带来全方位、沉浸式的身心“真实”体验。新技术可以持续优化虚拟现实场景,使其更接近于现实世界人们感受到的模样,让观众获得更真实的观感;还能让观众在虚拟世界中拥有与自身行动同步的“数字”身体,和故事里的人物握手、聊天,一起冒险,甚至决定情节走向,获得具身性在场体验。比如,在《苍兰诀》VR全感剧场中,观众能跟随小兰花遨游水云天,拾取虚拟道具,伸手“施放仙法”打败“太岁”;在《汉阳孤军》VR沉浸体验展中观众通过穿戴VR体感服,能真实感受战争故事中中弹、碰撞、触电等模拟感官反馈,获得实时交互的真实体验。
不仅如此,在传统的观影方式中,观众坐在影院的座椅上,以固定视点观看作品。电影创作者主要靠画面景别、景深、焦点和运动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蒙太奇剪辑来构建叙事的时空逻辑。VR大空间则将主动权更多地交给观众,使他们成为遨游在虚拟世界中的“自由剪辑师”。比如,《无限 The Infinite》大空间沉浸体验项目以250小时实拍高清VR素材,精准复刻国际空间站真实场景。观众可以随时走出空间站眺望宇宙、跟随宇航员学习适应失重环境,主动以不同姿势、不同角度自行探索每一处细节,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立体的文化认知。目前,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眼动追踪等技术方兴未艾,为VR大空间持续不断地注入活力,使场景更加逼真、行动更加自由、交互更加智能的模式和作品成为可能。
重塑影视文旅融合产业集群,使大文娱产业体系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资产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包括 数字版权、 数字艺术品等多种形式。影视产业的数字资产主要集中于IP版权、虚拟制片、形象建模、场景特效等领域。当前,数字基础技术平台技术不断完善,成为电影虚拟拍摄、VR制作、游戏开发的通用工具,从源头上打通了数字资产流通壁垒,模糊了传统产业边界,重塑了影视文旅融合产业集群,使融合影视叙事、文旅场景、游戏交互为一体的VR大文娱产业体系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多消费场景、多市场覆盖、多产业交织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也将逐步形成。
具体而言,VR大空间可以推动传统电影院空间的功能转型。1895年,法国电影先驱者路易斯·卢米埃尔和奥古斯塔·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的咖啡馆放映电影,这个咖啡馆可以视为电影院的雏形。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电影摄影师莫顿·海利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VR体验设备,尝试打造VR影院。但无论如何变化,电影院都没有突破屏幕播放、观众坐在座位上观看的基本形态。而当前VR大空间以空旷的空间、VR头显的新形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让业界看到了电影院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尤其是近两年,VR大空间开始由同一项目巡回临展式的展演模式,向多片源更替、固定地点选择性放映的影院模式转变,使一种文旅产业与电影院线融合发展新业态初步成型。很多从业者已经看到VR大空间在电影院形态创新上的发展潜力,开始尝试建构VR大空间影院甚至院线,并试图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的介入,让观众在获得VR虚拟现实体验的同时,可以在现实场景中看到虚拟信息,进一步打造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无缝衔接的XR(扩展现实)融合产品。这些做法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2024年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期间,西安市出台《培育打造XR产业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以内容创作为核心,以XR技术为驱动,电影、文旅等行业为融合方向,建设“XR影厅影院群”,全面打造沉浸式电影体验之都。
VR大空间还推动了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转型。文旅产业具有重资产、长周期、高运营成本的特点。因为文旅项目不仅需要包括土地购置、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开发和运营维护等在内的大量资金,而且从规划到运营需要长时间的开发周期。但VR大空间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衍生出轻资产、短周期、高投资回报的数字文旅新模式。在新模式下,观众不必来到景点现场,只需百元级消费,就能在VR大空间里获得多角度、近距离观赏“美景”的体验,大幅度降低了旅行成本。VR大空间还可以让中国数字文旅项目“走出去”,向外国人展示中国,为国际旅游、文化传播铺设崭新路径。比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1∶1高精度数字建模兵马俑及已发掘的相关文物,全景式展示秦始皇陵地下王国。该项目拟于2025年启动全球发行。
总之,VR大空间兴起是影视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契机。我们可以通过将影视文旅资源数字资产化的创新路径,促进其文化价值的释放,打造影视文旅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引擎。这不仅能丰富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更能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陈刚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曹越系陕文投集团文化数字创新发展研究院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