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图里书写崭新篇章

来源:东方网
2025-06-17 15:51:28
分享

2025年6月10日8时32分,随着75052次中欧班列从青岛胶州站开出,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纵横亚欧的"黄金通道",擘画国家战略新格局。2025年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这条横贯亚欧的"钢铁丝路"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从青岛胶州站驶出的75052次列车,不仅承载着4500亿美元的货值,更彰显了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智慧。国铁集团通过完善西、中、东三条国内通道和北、中、南三条国际走廊,实现128个中国城市与亚欧26国互联互通,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开放体系。中欧班列以基础设施"硬联通"助推规则标准"软联通",成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中国方案"。  

物流升级惠及民生,百姓餐桌飘起"国际香"。中欧班列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条民生纽带。西班牙红酒、泰国榴莲通过冷链班列直达内陆城市,老挝香蕉48小时即可现身成都超市,边境口岸的农畜产品集散中心让内蒙古牧民的小麦与俄罗斯牛肉实现双向奔赴。这种"门到门"的物流革命,让百姓以平价享受全球优质商品,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与此同时,95306数字口岸系统将通关时间压缩至分钟级,跨境电商班列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指尖购物"与"钢铁驼队"的协同,让民生获得感随着车轮一路延伸。  

产业经济"链"动全球,激活发展新动能。中欧班列正从运输通道升级为产业集聚的"经济走廊"。七苏木国际物流园吸引汽车配件、木材加工企业集群发展,杜伊斯堡因班列焕发老工业基地新生机。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光伏等"新三样"货物占比超60%,凸显产业结构向高端跃迁。中欧班列以"物流+贸易+产业"模式,助力内陆城市变身开放前沿,郑州、重庆等集结中心带动就业超10万人,真正实现"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的质变。这种以运输链牵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路径,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明互鉴的"钢铁使者",谱写丝路新篇章。当西安至阿拉木图的国际人文班列鸣笛启程,陶瓷与茶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使者"。中欧班列不仅运输货物,更承载着文明对话的使命——德国钢琴与义乌玩具同车共载,波兰乳制品与中国电子产品双向流通,这种"美美与共"的交流场景,正是"和合共生"东方智慧的当代呈现。沿线城市借力班列开展文旅合作,中欧艺术家联展、跨国音乐节等文化活动,让丝路精神在车轮轰鸣中历久弥新。  

驰而不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阵阵,到今天中欧班列的风笛声声,这条钢铁大动脉见证了中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站在11万列的新起点,中欧班列将继续以创新驱动提升效率,以开放包容共享机遇,既做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更当民心相通的"连心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图里,这场跨越山海的接力奔跑,正书写着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宋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