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跃动、微光成炬——“桥畔童声”公益合唱团探索困境儿童关爱新路径

来源:东方网
2025-06-16 16:30:29
分享

当钢琴键落下第一个音符,10岁的许小雨(化名)感觉她的世界透进一束光。在合肥高新区城西桥社区服务中心,一支名为“桥畔童声”的公益合唱团,正以音乐为媒介,撬开困境儿童封闭的心灵之门,书写基层社会治理的温情答卷。

1、 音乐叩开心门:从沉默到领唱的蜕变

“物质帮扶之外,要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么?”2025年3月,一场针对困境儿童的会上,儿童督导员说道。如今,社会网络匮乏、心理资本薄弱等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困境儿童的显著难题,如何在保障生活、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多为孩子的未来“想一想”,是所有基层儿童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

几天后,由城西桥中心统筹、公益组织支撑、高校志愿者参与的“桥畔童声”儿童公益合唱团正式成立,首批15名成员中,13名来自事实无人抚养、低保、单亲或留守儿童家庭。

其中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许小雨,性格孤僻,在社区儿童主任的再三动员下才同意加入。令人意外的是,第三次排练时她突然举起手:“老师,我能试试领唱吗?”。每周1-2次“乐理讲解+趣味互动+心理团辅”课程,逐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

2、 “音符超市”背后的治理巧思

每次上课时,安徽医科大学的志愿者团队都会携带一个特殊的积分本,上面贴着一行行音符形状的贴纸,旁边记着:某某出勤1次加2音符、某某协助整理乐谱加3音符……楼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悄然开起了一家“音符超市”,10积分就可以兑换米油,20积分就可以兑换一个漂亮的文具盒。

“帮扶不能培养‘等靠要’思维,而应形成正向驱动力,‘音符超市’就是一项行为正反馈实验。”项目负责人解释道。因为常年治疗白血病,家庭无法为12岁的男孩小豪(化名)提供上兴趣班的机会,这个安静又懂事的孩子虽然嘴上不说,但是难掩心底对唱歌、绘画的热爱,他渴望用力拥抱生活、体验来之不易的生命的意义。为攒够兑换绘画工具的45音符,小豪不仅全勤排练,还主动帮忙收拾教室,他的出勤率始终是团里最高的。

当然,“音符超市”更深层的设计在于资源整合,一方面导入高校资源,借助安徽省内大学的师资、志愿者团队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另一方面让爱心企业精准“认领”心愿——辖区内企业包揽“音符超市”物资,让孩子们每个月都有新鲜感;当然,借助第三方心理辅导机构的力量,每次护送孩子回家或者家长公开课时,会导入亲子音乐疗愈课,修复亲子关系。

3、 让微光成炬的基层治理启示  

5月25日,城西桥中心的居民迎来合唱团的公开首演。当合唱团成员身着红色礼服唱响《歌唱祖国》时,台下73岁的张奶奶红了眼:“这是我孙子第一次笑这么开心。”此前,身患重病、父母离异的他存在抑郁倾向。

“这不只是个兴趣班,而是社会治理的最小试验场。”城西桥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评价。根据一人一档的成长档案显示,项目开展以来60%的儿童实现心理状态改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社会资源获取增强的“三重突破”,3对小伙伴建立稳定同伴关系。

更深远的影响正在发生。在排练室的谱架上,摆着一本特殊乐谱:首页是孩子们手绘的彩虹桥,末页贴着《夜空中最亮的星》歌词。当问及梦想,许小雨指着乐谱说:“我想当音乐老师,让更多小朋友在歌声里找到快乐。”

城西桥社区服务中心的这次有效实践证明:社会治理的精度,在于是否听见弱者的心跳;一座城市的温度,藏在为微小梦想托底的力量中。这间40平方米的音乐教室,正让“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愿景,化作五线谱上生长的希望之光。(唐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