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经管类专业新文科建设与实践

来源:东方网
2025-05-24 15:46:31
分享

-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了著名的《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解决复杂问题亟须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指明新文科建设首要目标是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文科专业内部的深度融合及文科与理工农医的交叉融合,以交叉融合赋能文科的自我更新和革命。

针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与智能石化发展需求脱节、师资队伍复合型能力不足、实践教育与思政育人深度不足等问题,我校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围绕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培养,依托学校石化行业特色,以“石化+智能+绿色”交叉融合为主线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建设全流程思政育人体系,有效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积极打造高效“智慧课堂”,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全面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持续推进质量文化建设,育人成效明显。

图1 “数智赋能”经管类专业新文科建设与实践框架

一、打造具有鲜明智能石化管理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培养目标方面,针对石油石化等行业中的管理决策问题,具备运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毕业要求方面,熟悉石油石化行业生产流程与产品特点,具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大数据管理等实践能力。在专业定位与特色方面,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石油化工产业链,在专业思政、课程体系、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学生竞赛、毕业论文等环节聚焦智能石化主题。在课程体系方面,紧紧围绕智能石化经营管理层、生产执行层、过程控制层管理需求,以“平台+模块”模式构建由“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特色方向模块课、专业拓展模块课”等组成的共享型专业群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紧跟“大智移云物链”最新技术,开设《智能会计》《智慧物流》等17门课程,如表2所示。

表1经管类专业共享型专业群课程体系

表2经管类专业融合“大智移云物链”课程群

二、构建“四位一体”全流程思政育人体系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到每堂课的具体实施,德育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一是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毕业要求,强调学生应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管理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是课程设置,首先,经典课程引领思政,开足开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次,特色课程提升思政,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雷锋精神概论》充分利用学校74年雷锋精神铸魂育人办学的丰硕成果;最后,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每门专业课增加德育目标和德育元素,每学期设计1个思政教学案例,弘扬“抚油精神”。四是教学实践,教师恰当实施课程思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塑造浸润到每个细节。教室、实验室、寝室、科技竞赛、社团和实习基地等都成为“思政课堂”。经管类专业思政育人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经管类专业“四位一体”全流程思政育人体系

三、教学内容对接智能石化职业标准,探索AI“智慧课堂”

依据智能石化管理岗位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标准,将承担的西部管道公司近千万元的科研项目群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案例、实验项目、专业竞赛选题、大创项目和毕业论文。积极建设教学团队,深化讯飞智慧教学平台应用,探索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多维度教学方法,推行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增设双语课程,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和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撰写智能石化管理系列教材,充分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石化标杆企业的实际案例。

四、紧扣智能石化发展需求,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以学校专业建设评价为抓手,以智能石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紧跟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围绕OBE人才培养模式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依托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研究基地、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重点新型智库、辽宁省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新型智库、辽宁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为辽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各类问题提供现实解决方案,为省委、省政府石油化工产业战略决策提供资政建议,同时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赋能学生科研基础训练,引领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持续产出教学研究成果,形成“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            

五、创建新文科“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新模式

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先后联合抚顺市数据中心、国家统计局抚顺调查队、沈阳国际软件园等成立大数据赋能商科人才双创基地、抚顺市大数据政学研用创新基地等,协调各自的人才、技术、管理、设施、数据等优势,在组建科研联合体、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建设、人才交流、毕业生定向招聘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专业认知实习和综合实习全程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寒暑假推荐学生前往实习。建成化工产品智慧物流AR/VR虚拟仿真中心、化工产品智能物流实务仿真实验中心、大数据财务综合实训平台、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验室等,提升教师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我校向沈阳工学院、大连民族大学、辽东学院、营口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分享了办学经验。沈阳化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航天航空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对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委员肯定了我校以“石化+智能+绿色”交叉融合为抓手,推动经管类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工作特色。(作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丁胜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