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4月9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自开通以来已累计运输集装箱货物突破400万标箱,达到404.1万标箱。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物流网络的高效性与开放性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活力的关键指标。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持续扩容与升级,正以“多式联运+区域协同”的创新模式,重塑西南地区的经济版图,并为国内外贸易往来搭建起高效、绿色、开放的物流枢纽。
区域协同,破解内陆物流困局。长期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货物出海需经长江水运或绕行东部港口,运输周期长、成本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通,通过铁路、公路与海运的无缝衔接,将重庆、成都等内陆城市与北部湾港口直接连通,使货物出口东南亚的时间较传统路线缩短近一个月。以广西为例,2024年铁海联运班列年运量已达96.6万标箱,较2017年增长超280倍,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通道的效率优势,更折射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深层潜力。
绿色转型,低碳物流的实践样本。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多式联运模式展现出显著的环保价值。相较于传统公路运输,铁路与海运的组合可减少约30%的碳排放,而广西铁路干线的电气化改造更使运输能耗进一步降低。数据显示,电气化改造后,货车运行时间缩短近20%,单趟运输能耗下降15%,这种“效率与绿色并重”的创新实践,为物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开放枢纽,连接世界的“双向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是国内区域协同的纽带,更是中国与全球市场对接的重要桥梁。其与中欧班列的无缝衔接,构建起“南接东盟、北联欧亚”的国际物流网络,使西南地区从开放末梢变为前沿阵地。目前,通道网络已覆盖国内17省份、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形成“一带一部”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跨越式发展,既是区域经济融合的缩影,也是中国开放格局升级的生动注脚。从缩短25天的物流时效,到年均68%的运量增长,这条通道用数据证明了其作为“经济动脉”的战略价值。未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与服务网络的拓展,它必将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智慧。(何尚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