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至31日,中共南宁理工学院商学院学生第四支部委员会的党员志愿者们走进南宁市武鸣区起凤山,以红色初心助力广西“壮族三月三”传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守护者+经济参与者”的双重角色,在节日一线书写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红色讲解员:让历史人文“活”起来
经过严格培训,党员志愿者们正式上岗,化身为“文化使者”,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历史人文讲解。他们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到铜鼓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起凤山的自然风貌到“三月三”民俗的演变,用专业知识与热情互动,让文化“活”起来。游客李女士在听完讲解后感慨地说:“听了讲解才知道,五色糯米饭的颜色源自天然植物,每种颜色都有吉祥寓意,这让我对壮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支部党员向游客们讲解起凤山的历史
服务多面手:保障民俗盛会“燃”起来
在歌圩场上,党员们化身“秩序维护员”,确保对歌比赛、抛绣球、竹竿舞等传统活动有序进行;相亲大会现场,他们化身“红娘助手”,用创意游戏拉近青年距离;在最具特色的“百家米粥”体验区,党员们与群众共同熬制壮族特色粥品,带动景区农产品展销。武鸣区文旅局负责人对此赞不绝口:“这不仅是文化体验,更是乡村振兴的巧心思!”
支部党员们积极协助起凤山活动的开展
经济新引擎:以文旅融合“富”起来
据统计,党员服务覆盖游客超5000人次,带动景区周边民宿、餐饮、手工艺品销售增长。学生党员王丹彤结合专业所学,协助景区设计“非遗+电商”销售模式,让壮锦、绣球等手工艺品搭上“云快车”。她表示:“我们要让传统文化成为‘流量密码’,更要让老乡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支部党员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中,党员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守护者+经济参与者”的双重角色。正如商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所言:“青年党员既要传承文化血脉,也要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当看到游客们因为我们的服务更爱广西,看到老乡们因为节日增收展露笑容,这就是最好的党课!”未来,这支红色队伍将继续探索“党建+乡村振兴”新模式,让青春在壮乡热土绽放绚丽之花,为广西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