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平县锚定“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稳步推进30万亩生态渔业工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东平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东平县委编办立足职能定位,从强化体制机制、优化基层机构设置、聚力用编服务保障三方面精准发力,为全县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方面,东平县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将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调整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优化其职责,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为生态渔业的平稳发展筑牢根基。进一步明晰县农业农村局渔业监督管理职责,其内设科室具体负责渔业资源保护、渔业捕捞生产监管等工作。
在机构设置方面,单独设置县水产业发展中心,为生态渔业发展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该中心积极开展水产科普活动,组织渔业专家深入渔村,为养殖户举办了多场养殖技术培训讲座,帮助渔民解决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实际问题。此外,他们还大力推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今年已累计投放各类鱼苗数百万尾,有效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
优化基层机构设置是提升生态渔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借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乡镇(街道)在“五办四中心”的架构下,明确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贯彻生态渔业发展政策,推动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各乡镇统一设置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水产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则在培育旅游市场、加速渔旅融合方面成效显著。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东平县聚力用编服务保障,推动编制资源向水产渔业领域倾斜,为县水产业发展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4名。近年来,通过公务员考录等方式,为该中心补充了8名工作人员。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安置等方式,各乡镇从事水产工作的人员平均不少于2人,基层渔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为保障东平湖水产渔业发展,东平县从农业农村部门划转19名渔政专业人才到县东平湖管理委员会工作,为东平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东平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生态渔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东平县将继续深化改革,充分挖掘生态渔业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