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寻踪,感悟海洋文化的智慧与传承

来源:东方网
2025-01-25 14:31:28
分享

2025年1月12日至18日,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探海洋文化遗珠,扬东南经济后浪”——福建海洋文化宣传队在福州市开展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访谈、考察产业发展、探寻民族文化等形式,切实体会乡村发展现状,体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与民俗宣传并行

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福州三坊七巷瑞来春堂,实践团在活动前期阅读了蔡崇达的长篇小说《命运》,在福州三坊七巷瑞来春堂就书中通过不同人物命运的描写,探讨了闽南地区的海洋文化。小说背景设定在闽南沿海乡镇,表现了闽南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原农耕文化的同时,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开放包容的特征。队员们在交流中深入剖析了闽南文化的特质,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实践队在福州三坊七巷瑞来春堂座谈

实践团在瑞来春堂门口,设立了宣传点,开展了春节期间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图册和现场讲解,向行人普及了常见水产品的食用安全知识。针对一些不太了解水产品来源和安全的消费者,队员们耐心解答疑问,指导如何辨别水产品的新鲜度及其食用注意事项。

此外,队员们还积极参与了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发放了包括“移风易俗”、“文明旅游”、“文明交通”以及“文明餐桌”等倡议书,倡导市民遵守社会公德,共同营造文明的城市环境。在春节来临之际,特别强调了移风易俗,提倡绿色、健康、文明的春节庆祝方式。

同时,队员们还协助瑞来春堂开展义诊活动,负责受诊群众的登记工作,并维持现场秩序。义诊活动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免费健康咨询,也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展示了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实践队在发放宣传图册

实践团第二站来到了深入福建人善待海洋的范本——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参观并感受了这里生态修复的成果。闽江口作为福建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已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彰显了福建人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和成效。队员们通过现场参观和讲解,了解到湿地保护不仅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同时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福建在推动海洋经济、生态修复和遗产保护方面的实践,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范本。在此过程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人与海洋共生共荣”的时代命题,明白了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的重要性。

生态与海洋文化交融

实践队来到了连江黄岐半岛,队员们不仅亲身参与和感知了当地丰富的海洋文化,还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通过与海神头像制作者林前尊师傅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了当地渔民对海神的崇敬与感恩,感受到他们对海神的敬畏与依赖。春节期间的“游海神”民俗活动充分展示了渔民们团结互助的精神,这种睦邻友好的文化氛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推广。作为社会实践队的一员,我们不仅要传递这些传统文化的美好,更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加强邻里间的联系与合作。

在鱼丸加工厂的参观中,队员们更为直观地了解了福州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鱼丸作为地方特色食品,它的生产模式、工艺流程及市场需求值得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队员们帮助当地企业人员熟悉了手机软件应用,特别是在电商平台搭建与直播营销方面进行指导,推动了“互联网+”在海洋经济中的应用。通过这一活动,不仅提高了村企负责人对数字工具的使用熟练度,还为推动数字化乡村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此外,参观鲍鱼海上养殖基地,队员们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到当地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在采访中,企业负责人详细讲解了生产经营模式,尤其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养殖效益及拓展市场。队员们深入了解这些产业的成长过程,看到当地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感受到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实际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如何平衡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如何解决产业链中存在的瓶颈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1月14日至16日,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历史文化探访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队员们参观了连江琯头粗芦岛、马尾等地的重要历史遗址,包括郑和下西洋的遗迹和船政文化博物馆等。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切身感受了福建独特的航海文化和船政文化的深厚底蕴,还深入理解了自强爱国精神和改革创新理念,增强了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在连江琯头粗芦岛,队员们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遗迹,深刻感受到郑和航海的壮丽与伟大。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的参观更是让队员们深入领略了福建船政文化的辉煌历史,感受到福建人民在艰苦岁月中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与智慧。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和队员们的主动思考,大家对船政文化背后的历史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纷纷表示要从中汲取自强不息的力量。

1月16日,队员们继续在长乐太平港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感悟福建海洋文化的包容与开放精神。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历来具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队员们通过参与活动,了解到福建人民与海洋之间深厚的联系以及他们开放包容的文化传统。实践队员们在交流中认识到,海洋文化不仅促进了福建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文化多元性与全球化的进程。

当天,队员们还积极参与了“绿色‘益’步”活动,清理景区垃圾,维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展现了福建人民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通过亲身参与环境保护,意识到了环境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大家一致认为,在享受海洋资源的同时,更要尊重和保护海洋生态,确保海洋文化能够代代传承。

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让队员们感受到了福建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也促使大家对福建人坚定的文化理念与社会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倡导和践行环保理念,提升社会责任感,并不断强化自我修养,成为有担当、有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此外,队员们也结合此次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在未来的历史遗址保护中,可以加强更多互动性和沉浸式的展览设计,使参观者更能通过感官体验感悟历史的厚重。其次,随着旅游业的兴旺,景区垃圾处理和生态保护也亟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

实践队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文化自信与创新发展的融合

1月17日,实践队一行首先参访了平潭的壳丘头遗址和贝雕展馆,感受到了福建海洋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独特魅力。通过对壳丘头遗址的实地勘察,实践队成员详细了解了古代福建海洋文化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尤其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紧密联系。贝雕作为福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福建人民巧妙的工艺技术与对海洋资源的深刻理解。在参观贝雕制作过程时深刻意识到,这项古老技艺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展现了福建人民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在现代社会,贝雕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产业化潜力,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其保护与传承,并将其融入现代艺术和设计中。而后,实践队继续参访了具有浓厚海岛特色的东山歌册,感受福建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东山歌册作为福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福建人民对大海、对生活的深厚情感。歌册内容不仅富有地方色彩,还展现了福建人民在海岛生活中积淀的文化智慧。团队成员在观摩过程中深入思考,认为传统艺术的保存不仅仅是对形式的保护,更是对其内涵和精神的传承。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与现代音乐、戏剧等形式的结合,使福建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

1月18日,实践队成员参观了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次参观,团队成员对福建作为历史文化交流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活动的最后,实践队参观了福建民俗博物馆和天后宫,深入了解了福建海洋文化中宗教与民俗文化的独特风貌。天后宫作为福建传统信仰的代表,体现了福建人民对海神妈祖的崇敬,也展示了海洋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紧密结合。在民俗博物馆,丰富的展示内容让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福建独特的民间信仰与风俗习惯。实践队一致认为,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福建海洋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认同感,值得更加深入的挖掘与保护。

少有担当多壮志,青春聚力正当时。“三下乡”社会实践已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深刻体会到福建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还通过民俗、生 态、历史、现代技术的结合,提升了大家对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新及社会责任的认知。活动的成功举办为福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活动的圆满落幕,队员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福建的海洋文化与春节民俗的独特魅力,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的责任感。

福建农林大学数字经济学院 邹开凯/文 卢彦冰/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