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遇到同一个难题,就是孩子成了“手机控”,无心学习、生活。孩子眼中只有手机,家长内心五味杂陈。
观察身边的人也会发现,即使是成绩优秀、听父母话的孩子,很多也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而沉迷于手机的孩子,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父母们一定要看到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本原因,尽早防范孩子变成“低头族”。
一、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远比所见的多?
小孩频繁地玩手机,会接触大量电磁辐射,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沉迷手机的孩子,运动时间相对减少,锻炼不足难有强健体魄。更甚的是,手机上瘾的小孩,半夜偷偷爬起来玩手机,缺乏睡眠造成视力下降、免疫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一系列问题。
除此之外,长期低头玩手机,长期保持同样的手部姿势,会劳损颈椎和手部。“手机病”低龄化正在发生,这些毛病哪怕对成年人也是极大的困扰,更不用说对孩子生长发育带来的负担。如果你的孩子在伏案学习或埋头玩手机时总是莫名出现头痛头晕或手麻,很有可能不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而是患上了颈源性头痛。
沉迷手机的孩子,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使性格发生变化。一种情况是孩子变得暴躁,经常与父母顶嘴,另外一种则是变得孤僻内向,不愿与外界沟通。“世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正如网友调侃的,手机同样成了亲情的杀手。当孩子沉迷手机,父母说什么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时,这番无奈便给亲子间的暴力沟通埋下伏笔。
二、没收手机就能改变刺激依赖吗?
孩子戒不掉手机,主要是戒不掉手机带来的新奇刺激和虚幻美妙。不管是打游戏、刷短视频、聊天交友,还是追星、追剧、追小说,当孩子看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时,往往就会非常沉迷,玩得乐此不疲。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会要求没收手机,并指责孩子的错误。与没收手机一样,关闭手机的上网功能、删除所有游戏应用、设置密码等等,这些“围追堵截”的方式都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反而对手机产生更浓的兴趣,千方百计玩手机。
既然没收手机的做法不可取,父母应该换一种开放的心态,就手机的使用时间和方式等,与孩子达成协议。比如做完作业或家务才能玩手机、协商玩手机的次数与时间、不能在走路或睡觉前玩手机等等。
通过每一项具体的约定内容,父母可以反借孩子想玩手机的心理,引导他们在正确的场合、正确的时间使用手机。而当孩子自觉自律完成相应的约定后,也可以适当地打会儿游戏,适度放松娱乐,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
说到底,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养成自律的习惯,分不清生活学习和娱乐的轻重,对沉迷手机的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危害更是没有深刻认识。为了避免吃一堑才长一智,父母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避免他们一回家就玩手机,从而逐步降低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如果无法通过与孩子协议约定的“软措施”培养自律习惯,家长们也可以考虑借助“硬措施”,例如当前各大视频、游戏、社交聊天APP推出的“青少年模式”,或者学生专用手机。
据了解,近期,手机品牌IPRO即将推出一款专门针对青少年研发的“防沉迷”学生手机。该机主要通过引导孩子与家长约定使用手机时长,令孩子自觉地使用手机,学会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帮助父母守护孩子的安全健康。
IPRO学生手机主张把手机的主动使用权还给孩子,认同孩子的需要,而并从促进孩子心理成长的层面,解决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只有孩子培养了自律意识,有分辨事物的能力,才能在每个需要选择取舍的关头,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父母通过IPRO学生手机配备的家长端应用,可以协助孩子调整APP使用时长等。借助IPRO学生手机,家长们应扮演好“把关者”角色,既有原则、又有人情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与其一同战胜沉迷手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