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两艘古代沉船遗址提取文物928件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6-14 08:40:00
分享

工作人员布放“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 国家文物局供图(新华社发)

本报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赵晓霞)国家文物局13日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

据介绍,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和“狮子鱼”号无人水下遥控潜水器,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开展了三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探明了两艘沉船的分布范围,获取了沉船所在海域海底的地形地貌特征,初步掌握了沉船遗址部分区域和重要位置的地层堆积和埋藏情况。

经考古调查发现,遗址保存相对完好,年代比较明确,不仅是中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一号沉船遗址遗物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数量超10万件,三个阶段调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珐华等瓷器,以及酱釉陶器、铜钱等文物890件(套)。二号沉船遗址以排列整齐、堆叠有序的原木堆积为主,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蝾螺壳、鹿角等文物38件,另有少量陶瓷器、铅锡器等。

“这两处沉船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据悉,国家文物局将加强与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协作,整体推进后续的考古、保护、研究阐释和展示利用等工作,为国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贡献中国案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