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纪录片开拓新天地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2-05-20 17:19:00
分享

  近年来,《我们的第一书记》《掬水月在手》《棒!少年》《如果国宝会说话》《一起走过》《九零后》《大学》《但是还有书籍》等优秀国产纪录片通过各种媒介广泛传播,获得了海内外观众和专家的好评。日前,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等单位举办第40期影视大讲堂,探讨国产纪录片创作、传播的现状和一些新现象,展望纪录片未来的发展。

  满足不同需求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朱勤效参与制作、导演、拍摄过许多重要的纪录片,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认为,当下的国产纪录片整体上呈现出3个新趋势:从事业向产业转化,并细分市场;从国内向国际转化,国产纪录片的语境和剪辑、制作等越来越国际化;集体向个体转化,如今自媒体发达,选题多元,创作门槛越来越低。

  当前,国际社会希望通过纪录片了解中国;每逢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发生,我们的电影院和电视台都会播出相关纪录片;各地政府和机构也会有拍摄纪录片的需求。朱勤效强调,创作者在前期策划阶段就要明确创作目的、传播平台、拍摄内容、风格定位和表现手段等,其中明确传播平台是十分重要的,平台、放映场所不同,纪录片的风格和叙事方式都要有相应区别,“在网络播出的纪录片应该节奏快;在电影院放映的需要有沉浸式体验和双向互动感,解说词不能太多;在电视台播出的解说词可以多一些,电视新闻报道的味道更足,纪实感可能相对偏弱。”

  服从历史真实

  真实是纪录片的代名词。纪录片诞生100多年来,其美学观念不断更新。如今,观众们可以发现,作为一种对事实的创造性处理方式和特殊的戏剧形式,纪录片正越来越多地给观众讲故事。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许婧指出,飞速发展的新技术和高科技带来了纪录片形式的创新和观念的更新。2004年以来,《复活的军团》《圆明园》《故宫》等纪录片大量采用故事化理念和新颖的视觉语言、形象。这与之前纪录片原生态化的创作理念不同,也体现了电视传媒对受众的重视。今天,实景拍摄、情景再现、三维动画相结合已经成为电视纪录片的惯常手段。情景再现解决了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中史料和图片匮乏的瓶颈性问题,颠覆了纪实电影无演员、无布景、无剧本、无表演的“四无”观念,打破了虚构与真实在美学形式上对立的界限,模糊了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壁垒。

  专家同时也提醒,应该警惕纪录片过分故事化的倾向。“情景再现可以技术性地复原消失的文明,但并非没有边界。纪录片的创作必须客观、冷静,所有艺术表现手段也必须服从历史真实,绝不允许虚构。这跟故事片用演员演绎历史人物是不同的。”许婧说。

  微纪录片勃兴

  数据显示,2019年以前,纪录片以电视传播为主,但短视频应用在2019年出现爆发式增长,新媒体流量开始集中到移动端,使用固定设备观看纪实影像的人数大幅减少,与移动端观看人数的比例为1︰9。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啸涛指出,新媒体流量向移动端集中,促进了微纪录片的创作。由于每个人都可以用手机记录生活,所以纪实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大量上线,而且这种微纪录片从传统的记录他者转变为更多地自我呈现,“普通大众的大规模记录、表达和传播,让微纪录片表现出即时、交互、丰富、生动的文化特质,可以从各种角度展现社会面貌。”

  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众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居家,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接触新媒体平台的时间普遍变长,对纪实性作品的需求显著增加。疫情带来的一些不便,也使纪录片的制作、传播方式发生改变,流媒体平台、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往往将自媒体素材作为纪录片创作的资源,同样的素材被做成纪录电影、线上系列纪录片、短视频甚至纸质书籍多渠道传播。

  面貌多种多样

  几十年来,虚拟现实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不断建构起沉浸性、交互性和直觉性的虚拟现实,使观众充分体验到传统纪录片无法与之媲美的震撼效果。有学者指出, VR纪录片、交互纪录片是新媒体技术发展下的纪录片新形态。与传统纪录片相比,它们打破了原本单一的叙事模式,创作者、观众与平台之间可以多维互动,观众获得了更广阔的影响和表达空间。

  今年初,一位22岁的英国导演推出了自己执导的VR纪录片《我们在虚拟现实中相遇》,聚焦疫情期间多对在虚拟现实中浪漫相遇、相处的情侣,引发业内外人士关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建华以此为例,指出这种新型纪录片对技术边界和想象力的开拓以及对电影表现空间和观众感知层面的突破。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族没有相册。”专家们认为,当前的影视纪录片面貌多种多样,内涵和外延正在变化,反映的领域不断跨界,社会影响和文化意义越来越不可小觑。但无论纪录片发生怎样的新变,创作者都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既然每个人都可以用手机拍摄、剪辑纪录片,就要倡导多实践,力争多出佳作和人才;由于纪录片创作需要艰辛的田野调查和对历史文化的持久探究,纪录片创作者也要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自己是历史的记录者,自己的记录也将成为历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