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历史隔空对话 河南博物院“小文创”的“大力量”

作者:宋雪来源:央广网
2022-05-20 17:18:18
分享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记者宋雪)“运气不错,开出一个青铜鼎。”“挖了两个小时,过程还挺解压的。”手执“考古神器”洛阳铲,一点点挖除周围的土壤,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乐此不疲地晒出自己的“考古”收获。近两年,河南博物院一系列考古盲盒文创产品一经问世便掀起了考古热潮。

  如今,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各大博物馆的“流量密码”,但想打造一个能火爆“出圈”的产品绝非易事。频上热搜、频出爆品的河南博物院在打造文创产品方面有什么秘诀?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央广网记者带你走进河南博物院,感受“小文创”的“大力量”。

  扫历史文化之“盲”致敬考古工作

  记者了解到,“失传的宝物”是河南博物院采用“动态文创”理念开发的文创产品,将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起来,把微缩的文物仿制品藏在盒子里,带动玩家在微型的“考古现场”沉浸式体验考古的乐趣。

  网友互动留言(河南博物院微博截图,央广网发)

  “我们开发这款产品是想扫历史文化之‘盲’,而非时下大众意义的‘盲’。”谈起“考古盲盒”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和愿景,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向记者介绍,“博物馆文创要在守正创新方面要有所突破。考古盲盒带动了考古热,我们希望能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也致敬默默无闻的考古工作者。”的确,盲盒玩家花费半天时间挖到“文物”时,自然会好奇“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

  记者注意到,网络上不少玩家在进行一番探究后直呼:“长知识了!老祖宗太厉害了!”“想去河南看看!”也有不少玩家反馈:“挖土挖得手都酸了,可见真正的考古工作是多么辛苦。”

  “出圈”到海外 感受一抔土的情怀

  考古盲盒不仅在国内市场风靡,还成功“出圈”到了海外。宋华介绍,2021年这款考古盲盒产品就已经在加拿大的商超上架,一直卖得很火爆。“随着中华文化符号在海外认知度日益提高,很多外国友人希望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对这些文创产品非常感兴趣,好奇里面到底是什么。”与此同时,盲盒还为不少海外游子捎去了来自家乡故土的慰藉。“有不少海外的粉丝给我们留言,说哪怕只是把一抔土捧在手中,都特别感动,因为这是来自民族根脉的土壤。”据悉,触动了华夏儿女情怀的这一抔土正是来自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洛阳北邙。让宋华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海外网友的留言:“她说小时候曾和家人一起参观过国内的博物馆,现在看到这些文创产品时感到非常自豪,内心深处涌现的是一种文化自信。”

  宋华表示,未来河南博物院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文创产品“出海”:“目前受疫情影响,文物展览暂时无法‘走出去’,我们希望能让考古盲盒及其他文创产品变成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

  深挖价值优势 打破文创产品同质化

  如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各类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宋华表示,河南博物院文创团队在探索阶段也曾经历追求同质化产品的时期。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内容为王是博物馆文创工作的核心,文创产品要想不被取代就一定要深度挖掘价值优势。“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址数不胜数。我们在挖掘资源方面采取延伸的态度,不仅局限于本馆的资源,将目光扩大到全省,在深入研究中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利用文创产品对文化符号、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播上做了大胆突破。”

  文创产品“绢舞飞天”娃娃(河南博物院供图,央广网发)

  宋华举例,河南博物院镇馆文物之一的莲鹤方壶出土自河南新郑,而小的“莲鹤方壶”文创品就是一个载体,可以带动更多观众去新郑参观。今年新推出的“绢舞飞天”娃娃,则是以洛阳龙门石窟、巩义石窟寺中几个飞天石刻原型为基础设计,妆容参考了盛唐时期中原地区流行的面妆,既有原型又进行了创新,展现了河南石窟寺艺术的恒久魅力。

  文创一直都是河南博物院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提出“四轮驱动”概念,鼓励员工思考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马萧林认为,“其他地方模仿学习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得去研发新的,不断往前跑”。不仅如此,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河南博物院敞开大门与一众优秀的文创企业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搭建起“文创智库平台”,让各方发挥优势,营造良好的文创生态环境。

  四神云气图壁画(上)和文创产品四神云气纸雕灯(下)(河南博物院供图,央广网发)

  “出圈”的背后:系统化的产品 成熟的商业运营

  河南博物院文创能“出圈”,其背后成熟的商业运营功不可没。宋华介绍,团队的人员机制比较成熟,线上线下销售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在商业运营方面,人才梯队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注重学术科研,希望培养专业的文创人才。”宋华表示,除了比较健全的制度建设,打造过硬的商业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处理好版权问题,才能大力推进品牌战略。”

  多年来,河南博物院在版权输出和保护上积极谋划,并获得2021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共注册申请成功“河南博物院HENANMUSEUM”“仕女乐队”“豫来遇潮”等400余件商标。

  要想串联起创意设计产品产业链,就要发挥市场优势,搭建合作平台。目前,河南博物院与200多家省内外文创企业、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文创产品。

  宋华认为,考古盲盒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产品,“系统化”是区别于市场上其他盲盒产品的最大特征。“我们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供应链,产品的玩法也是多元化的,盲盒内仿制品数量是不断增加的,此外还有和其他品牌共推的联名产品。比如河南博物院和鸿星尔克的合作,就是将传统文化注入国潮品牌中,提高中国品牌的影响力。”河南博物院提出“立体文创”概念,希望文创产品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开放、交流、互动的空间,始终鼓励文创产品积极“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博物院对于舆情把控方面也格外重视,建立舆情工作常态化机制,如出现相关舆情,确保能第一时间制定危机公关策略。

  “豫来遇潮”直播间里,华夏古乐团琵琶演奏员表演(河南博物院供图,央广网发)

  此外,在河南博物院“豫来遇潮”直播间里,主播直播从来不是站在带货角度,而是从传播角度出发,不仅聊盲盒,还会请专家聊美食、讲文化、谈考古。观众甚至可以看到华夏古乐团的演员身着古装,和观众一起识乐器、听妙曲,让更多文物“云出道”。

  打卡文化地标,购买文创产品,现如今“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逐步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人群。透过手中的文创产品,他们不仅可以和历史隔空对话,感受文化的传承,甚至反向“种草”相应的历史文化景区、博物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文物不再只是尘封的记忆,它能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曾表示,文创产品“出圈”的背后是因为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让文物“潮”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瞬间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产生情感共鸣。“‘活’起来、‘潮’起来的,不单单是文物,更是我们心中泛起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