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4月14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南方周末报社承办的“2025消费发展研究成果发布活动”在海南海口举行。活动现场围绕“提振消费与全方位扩大内需”、“新消费新业态新趋势”等两大主题发布了相关研究成果,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多位嘉宾为消费发展建言献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提出“以全面‘投资于人’形成消费拉动增长新局面”。以下为部分发言摘要:
适应以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为重点的需求结构变化大趋势,以全面“投资于人”实质性破解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消费信心减弱的突出矛盾,形成内需引领、消费拉动增长的新局面。这是未来10年我国经济实现4%—5%增长的重要基础。
一、以百万亿“投资于人”释放14亿人的消费潜力
我国是一个经济转型大国,14亿多人口的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从现实看,拉动消费的重大任务,是提升广大社会成员的消费信心与消费预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要贯彻落实“民生为大”的发展理念,以百万亿“投资于人”的重大举措,着力做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篇大文章。
·释放14亿人消费潜力重在投资于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近些年来,中央在改善民生方面不断出台新的重大举措,并取得重要进展。从现实看,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提升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的比重。据相关预测,2025年我国服务型消费占比将达到50%。但受疫情等影响和冲击,2024年我国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为46.11%,不仅与预期目标相比滞后,也与我国发展新阶段不相适应。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提升不及预期,有周期性因素制约,但主要在于对人的投资长期偏低。适应以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为重点的需求结构变化大趋势,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消费信心减弱的突出矛盾,将形成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动力。
·用百万亿“投资于人”。“投资于人”就是适应国内需求,将资金资源投入到人的需求、人的发展和人的保障上。2024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4.5%,显著低于2023年的82.5%,甚至低于2020-2023年均值47.7%。近几年的实践一再证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投资结构与政策调整,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加大投资,而是要寻求有效的投资空间。在传统投资增速下滑的同时,服务消费如教育、医疗、养老、社区建设等领域的投资空间仍然较大。初步测算,全面“投资于人”,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80—10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
·以百万亿“投资于人”形成消费主导的增长新格局。要通过“投资于人”使得服务型消费成为主导性消费,使消费成为我国未来1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若以百万亿“投资于人”,将充分释放14亿人的消费潜力,并将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
二、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从实际看,我国“投资于人”相对滞后与城市化水平偏低直接相关。未来,要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载体,实现消费与投资的相互促进,全面释放总需求。
·破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突出矛盾。我国对人的投资不足与城市化水平偏低直接相关。人口城镇化滞后的体制性掣肘,成为抑制消费和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是释放消费的主要载体。2024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13.7%。2023年,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780元)仅相当于城市职工月均收入的不到一半(47.5%)。但是,农民工的储蓄率高达70%,是城市居民的2倍。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将使得农民工消费水平逐步达到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由此每年将新增2万亿元左右的消费。
·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依赖于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建议抓紧落实农民工就业落户政策,全面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在不增加居民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补偿标准,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补贴、农村高龄补贴标准等。建议以居住证制度取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同时,在拓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尽快从法律上赋予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等。建议要以行政区划调整为突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土地利用、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基本公共服务、统一环境保护,促进形成城市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在“投资于人”中的重大作用
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在“投资于人”中的重大作用,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是让广大社会成员普遍分享国有资本增值创造的社会福利的重大举措。
·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于人”的重大作用。我国有条件拿出一定比例的国有资本投资于人、投资于城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特殊作用、提振消费、创造新需求的重大举措。
·实现国有资本“投资于人”的新突破。一是划拨10%—15%的国有资产“投资于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二是发挥国有资本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中的特殊作用;三是发挥国有资本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作用。
·推进与“投资于人”相适应的国资国企改革。适应新阶段央企国资的新角色、新任务,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优化评价标准,重点围绕央企国资在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开展战略性、长期性、综合性评价,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考核标准。
未来5—10年是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结构转型与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突破,不仅将有效缓解短期增长压力,也将有利于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不仅为加快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提供重要条件,也将在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建设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中增强全球和区域合作的战略优势;不仅将形成强劲韧性的中国大市场,还将为世界经济注入重要确定性。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