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迎来一场慈悲与智慧的文化盛宴——第十届“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来自六个国家和地区的12位高僧大德与文化学者齐聚一堂,以圆桌会形式,围绕“百千法门 同归方寸——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的探讨与展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凝聚共识,为当下赋能。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世界宗教和平组织联合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释光泉,中国中华书局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编辑朱翠萍,中国台湾佛教电子佛典基金会董事长、台北艺术大学与法鼓文理学院名誉教授释惠敏,中国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宏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川中光教,日本净土宗综合研究所副所长户松义晴,韩国曹溪宗高丽大藏经研究所名誉理事长宗林,泰国副僧王、泰国最高僧伽委员会委员、金山寺主持帕·蓬玛西提,缅甸僧伽大导师委员会主席桑迪玛·毗旺萨,斯里兰卡科伦坡岗嘎拉玛寺首席住持卡林德·阿萨吉等在分论坛发言。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印顺主持会议。
(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十年前,为响应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宗教界代表发起成立了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十年来,分论坛始终秉承初心,围绕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交流对话,在推动全球宗教、文化等领域友好合作,增进世界五大宗教理解与信任,促进佛教三大语系圆融汇通,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佛教的责任担当。
站在新起点上,为践行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精神,响应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的时代召唤,本届宗教分论坛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全球佛典数字化工程,旨在推动国际社会紧密合作,共同应对百年大变局对宗教带来的全球性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宗教智慧。
多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参与国家和地区在佛教典籍数字化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如采用数字化技术编纂《中华佛教大辞海》,面向泛南海诸国推动佛教经典数字化互译,在全国两会率先提出相关提案等。值得一提的是,南海佛学院作为中国首个面向东南亚的佛教国际教育平台,已招收培养了来自老挝、蒙古、柬埔寨、尼泊尔等国的106名留学生,将为全球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主办方供图)
在发言环节,与会嘉宾纷纷发表见解。
释光泉法师回顾了《雪窦山宣言》的倡议,强调汉文佛典数字化整理对中国佛教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杭州灵隐寺在佛典数字化方面的成果,包括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古籍OCR引擎”“古籍数字化生产平台”“古籍数字化工具平台”“佛典阅读平台”等多款网站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推进《径山藏》《永乐北藏》《思溪藏》等大藏经数字化工程等,同时呼吁以敬畏之心守护经典,以创新之志推进文明交融。
释惠敏法师回顾了“国际电子佛典倡议会EBTI”的成立,介绍了全球佛教数字化现状及未来“AI - BCI”的佛教文化数字化构想,指出佛法弘传从经卷走向云端是一种崭新文明样貌。
宏祥法师从敦煌文献数字化工程谈起,称赞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强调敦煌文献是多元共生的文明结晶,呼吁跨学科协作与全球资源共享。
朱翠萍总编辑指出佛典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典数字化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并表示中华书局期待推动全球佛教典籍数字化事业发展。
日本净土宗的川中光教法师介绍了“增上寺三大藏经数字化”工程及其影响,强调《大藏经》的重要性,呼吁携手推进全球佛典数字化事业。户松义晴法师展示了增上寺三种大藏经的数字化成果,追溯其渊源,称汉文版大藏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韩国曹溪宗的宗林法师分享了高丽大藏经数字化的经验与未来构想,呼吁各国佛家教团参与合作。
来自泰国、缅甸和斯里兰卡的法师们也纷纷发言。泰国副僧王帕・蓬玛西提法师分享了泰国保护佛教文化遗产的经验,提及中泰友好建交50周年及南海佛教圆桌会对佛教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呼吁推动全球佛典数字化建设。缅甸僧伽大导师委员会主席桑迪玛・毗旺萨法师称赞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与南海佛教圆桌会的作用,表示缅甸佛教界愿携手推动全球佛典数字化工程。斯里兰卡科伦坡岗嘎拉玛寺首席住持卡林德・阿萨吉法师介绍了寺内千年贝叶经珍本的修复工程,讲述了中斯两国千年佛缘,呼吁建立跨国协作机制,让佛教智慧照耀当下。
(主办方供图)
演觉法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佛教典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在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中国佛教界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佛教界、学术界共同推动工程建设,分享成果,弘扬经教事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佛教的智慧和力量。与会嘉宾一致呼吁各国佛教界凝聚共识,合作共赢,共同推进全球佛教典籍数字化工程,为宗教和合、文明互鉴、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本届宗教分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海南省宗教事务局、海南省佛教协会承办。
(中国日报社海南记者站 陈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