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白马湖论坛:深化组团式发展,构建乡村共同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28 21:07:45
分享

新时代乡村共同体是将一个特定空间范围的乡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组建“共同联盟”,实行“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和“共同品牌”,实现共建共营共享的三生融合发展共同体,成为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从点到线到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二十余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白马湖以“宜业、宜居、宜游、宜文”为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城乡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结合,激活当地全面振兴引擎,形成独特的白马湖模式。基于此提出“六大赋能路径”:发挥有为政府红利释放的政策赋能、激活有效市场发展转变的投资赋能、助推有机社会协同共生的营造赋能、建设有利产业孵化共享的运营赋能、构建有用资源全面振兴的数字赋能、探索有益价值情感共融的艺术赋能,协同创新合力推动乡村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乡村组团式发展是乡村共同体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浙江各地组团化发展已经蔚然成风。在乡村功能迭代升级的今天,乡村发展亟需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谋求共同富裕。组团式发展的核心本质、具体方式、运营模式,组团市场化运营主体的组建方法、组团式发展与品牌化经营之间的关联等一系列问题亟需深入探讨。

11月2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指导,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综合研究院、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主办的第二届新时代乡村共同体白马湖论坛成功举办。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振伟在致辞中指出乡村组团式发展要处理好运营主体与基层组织的基层治理、乡村传统与农民的关系,各级党组织是主导基层治理的主体,政府承担政策落实、协调管理服务的职责。乡村组团式发展的实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生事物,需要包容对待、共同浇灌才能枝繁叶茂。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夏文莉介绍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学院深度融入“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的艺术实践,学院致力于“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让艺术教育在新时代发展成为一种联通社会、深入乡土的”有为之学。夏院长指出本届论坛主题进一步聚焦,期待与会嘉宾的探讨能够以新思想、新路径、新方向激发乡村振兴的新价值,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未来!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区长郑迪指出杭州高新区滨江经过多年发展建成了一座产城融合支柱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科技的新城。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江南水乡的特有环境禀赋,持续推动高新特质与乡土气息的交融共生。高站位谋划了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探索出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白马湖模式。最后他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论坛分为上午、下午两个单元,上午论坛以“组团式发展构建乡村共同体”为议题全方位研讨组团发展模式的优势与价值,基于基层制度创新上的理论探索,指引乡村发展新方向。在下午的议程中与会嘉宾立足实际围绕“乡村共同体探索组团式发展”展开交流互鉴,多层次、多角度剖析组团式发展的实现路径,积极推动乡村组团向品牌化、实体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组团式发展构建乡村共同体”主旨演讲由四位知名专家共同担纲:中共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顾益康《组团发展——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浙江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委员蒋文龙《组团营造中的六脉神剑》,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向勇《组团式发展的艺术乡建模式:一个共生理论视角》,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胡惠君《乡村产业共同体研究与实践——以沙县小吃为例》。

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超级农民”顾益康表示要把促进美丽乡村向未来乡村和富丽乡村迭代升级作为深化“千万工程”的新方向,把工作重心从建设乡村转向经营乡村。在农村经济中树立新质生产力的新理念新思维,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建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关系,走出共创共富共享的未来共富乡村新路子。顾老师的演讲带领所有听众遨游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当中,他深入浅出的剖析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路径,给予了乡村振兴的基层团队、特别是乡村的运营者重要的启迪,为乡村共同体、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现探索出重要的思想。

浙江乡村建设促进会会长、“中国乡村CEO校长”蒋文龙表示组团发展是乡村经营的必然产物。需要一个品牌引领的综合性规划、组建一个利益紧密联结的市场化经营主体、打造一个共同的精神文化信仰、基于一个三场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搭建一个统一的数字化运营平台、构建一个共同富裕的机制,通过“六脉神剑”解决组团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蒋老师对“六脉神剑”的清晰解读,在区域共同品牌领域开创性研究和乡村运营方面的倡导推动,为乡村运营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与工具,引领了乡村运营方法论和路线图。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席主持人”向勇指出艺术乡建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共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整体主义的乡村视野、长期主义的乡村营造、多元主义的价值共享三个视角,秉承链接、赋能、共生三个关键词,艺术乡建、组团式的发展和整个运营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推动的一种共生型的艺术乡建的模式。向勇院长是产学研综合的集大成者,作为著名的学者,是艺术乡建的引领者。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新零售教授”胡惠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县小吃为例,通过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品牌运营将小吃产业发展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标准化,持续转型升级、迭代发展。乡村的整村运营亟需构建数字一体化,新质生产力正是数字化思维所引领的手段与工具之体现,通过数字化管理赋能实现三产融合。胡教授为沙县小吃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使其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年轻人青睐的饮食方式。带动了沙县原产地、餐饮人、顾客群体的革命性的变革,从而真正的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在上午的论坛中,由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朱跃武主持发布了三本关于组团式发展的新书,充分体现了作者老师们对于三农、对于乡村发展的浓浓的爱和深深的情,展现了他们前瞻的视野、深刻的思考和新锐的观点。

首先发布的是《乡村寻根——浙江乡村品牌案例精选》。在乡村品牌中,产业像是任脉,文脉犹如督脉,因此我们只要将产业和文脉打通,形成浑然一体的融合,乡村品牌就会有崭新的生命。要打通产业的这条任脉,首先要做到主题化、特色化,消费者对品牌的最直接最生动最形象的认知,是通过产业产品的形成了最初的一个认知。在乡村品牌创建过程中,只有将品牌与产业进行深度的绑定,将品牌植入主题化的产业温床,品牌才会有健全发育的可能。督脉是具有历史传承的文脉,在产业高度同质化,无法与其他乡村形成认知公识时,只有通过挖掘文脉,赋予品牌与气韵,将文脉运用到符号设计中,植入到产品设计中,展现在品牌推广中,通过文化的树立和挖掘,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村一品”是一个关键。如何打造品牌,就近的规律在什么地方?就是要把产业和文脉打通,让品牌的气血通畅,找到永不枯竭的生命原理。作者蒋文龙、李骏、庄庆超和余杭永安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水宝先生、余杭径山村村党总支书记俞荣华先生、上虞太平山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文军先生、越城坝头山村运营负责人刘钊林先生、吴兴妙山村运营负责人谷泽乾先生上台共同发布新书。

《地方创生的浙江道路》作者余伟忠、俞宸亭通过精准定位,精心策划,围绕着浙江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涌现的“两山理论”,山海协作、千万工程,飞地经济、数字经济以及艺术乡建、集体经济、区域品牌、乡村运营等24个生动的案例。通过撰写长篇通讯和评论文章的形式,从不同维度来剖析地方创生的发生过程,创新模式和构建意义,旨在提炼出一套既能体现浙江创新精神,又具备广泛适用价值的地方创新的方程式。作者余伟忠、俞宸亭和“乡村CEO 强村火车头”案例代表杭州余杭区永安村党总支书记张水宝先生,“和睦方式”案例代表杭州拱墅区和睦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饶文玖先生,“泰顺最美”案例代表温州泰顺浙江康鸿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秋女士,“东方雅莹”案例代表嘉兴雅莹集团总裁办主任兼宣传部长邱林根先生,“石门古镇”案例代表嘉兴桐乡市石门镇副镇长蔡月飞先生,“科创新昌”案例代表新昌县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弘先生,“创客新光”案例代表金华浦江县廿九间里创始人陈青松先生,“黄岩橘灯”案例代表台州黄岩区宁溪镇副镇长陈静先生,“古堰画乡”案例代表丽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雷建华上台共同发布新书!

乡村共同体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乡村居民为主体,以共同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利益为纽带,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地缘关系,还包括基于共同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形成的利益共同体。第三本新书《新时代乡村共同体——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从多元主体的参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文化的认同与传承、生态宜居共享四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总而言之,新时代乡村共同体建设,能够整合乡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乡村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在发布环节作者鲍力、王国灿、余伟忠和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先生,浙江乡村促进会秘书长诸葛振先生,山一社区党委书记来庆峰先生上台共同发布新书!

“乡村共同体探索组团式发展”主题演讲由六位乡村振兴领域领军人物共同分享: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村全球合伙人工会主席丁文文《“千万工程”之余村组团式发展实践》,天尚设计集团董事长鲍力《组团发展中的运营主体组建和利益机制构建》,浙江千村运营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马菀艺《组团式乡村的规划与设计》,浙江芒种乡村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庄庆超《寻找灵魂:组团品牌打造中的定位》,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千村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振昱《组团发展中数字化运营平台的构建》,杭州向村乡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湖州市水漾窑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彬彬《人才聚群,青年乡村运营的可持续路径》。

第一个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到了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东驿达村文化特派员金晓依、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文化特派员董莳、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箬岙村乡村特派员任天,他们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奔赴基层派驻点,以艺术点亮乡村、以美育润泽乡土,把文化成果写在广袤大地上。圆桌主持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伟忠与三位特派员展开深入对话。三位老师谈论了自己的乡村实践,通过挖掘提炼地域优秀文化融于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文旅融合路径、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聚焦文化赋能,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在第二个圆桌论坛环节余杭小古城村组团代表杭州古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唐文铭、海宁花漾村组团代表乡村职业经理人郎震、萧山谢径安组团代表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科、象山蟹钳港组团代表新时代和美乡村研究院乡村运营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宁通过与圆桌主持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朱跃武的交流,分别介绍了浙江组团发展山村,平原,海岛的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模式的组团式发展新路径,为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与思考。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