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四十周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0-21 15:47:31
分享

10月19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迎来成立四十周年。该中心在国内最早提出创建中国媒介学,为新时代卓越新传人才培养主动探路,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唯一的研究机构签约高校高端智库联盟。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开幕式上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中心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学科融合创新,为学校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前列贡献更大力量。同时,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围绕城市传播、全球传播等领域加速形成更多精品力作,提升咨政能级,为中国自主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构建、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注入复旦力量。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长单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媒体与传播学教授斯科特.麦夸尔,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陈颂清,文科科研处副处长罗长远,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陆柳等在开幕式上致辞。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孙玮作《立足前沿,引领学科,创新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研究——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四十年》专题报告。

期间,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亚太城市数字福祉调研”、人工智能课程、城市国际传播,澳门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沟通力研究”、数字沟通与人工智能课程,“小宇宙”App“中文播客的公共价值”研究项目共同签约合作。同时,该中心与IP SHANGHAI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围绕数字时代城市国际传播展开智库建设合作,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签署共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联创实验室协议。

“把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家队”,是当时教育部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指示。这意味着,中心要提出创新理论范式,引领带动中国传播学学科的发展。围绕打造“国家队”这一目标,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科研规划,重点聚焦新技术环境下的传播效果、当代传媒研究等领域。

引领带动中国传播媒介实践发展,2007年,研究中心举办首届“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论坛,以期刺激学者们围绕特定主题,“互为切磋,共享所得”。迄今,论坛已连续举办十八年,以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和前沿性的议题,在海内外传播学界获得很高的学术声誉。

通过组织各类高端论坛、国际会议及学术工作坊,中心成功搭建起一个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切问近思半月谈”等学术沙龙活动邀请各界学者专家,融合多元学术观点和视角,进一步聚合研究力量。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汉堡大学、墨尔本大学等海外知名学府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中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10月18日至20日,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24)举行,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庆祝活动和论坛。论坛以“数字城市沟通:媒介学的视角”为主题,从媒介学视角聚焦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深入阐释数智时代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实践,阐释中国对于人类都市文明的重大贡献。

论坛上,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霁教授与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子柯教授代表中心与相关学术伙伴,发布了《亚太城市、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城市沟通力指标体系与调研报告》。该报告是由中心联合发起的长三角数字城市研究合作体、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与澳门传媒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的长期合作项目的最新成果。报告紧扣“数字沟通”这一主题,从基础设施、数据融合机制、治理组织平台效能和市民个人数字福祉获得感四个维度上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19日,QS排行榜上传播学专业位列世界第一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与人工智能”卓越大学教授Tobias Blanke,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人Scott McQuire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黄旦,针对智能时代媒介研究的未来,分别以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城市传播与环境治理、媒介学与传播学科的未来等主题,为研讨会进行主旨演讲。同时,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在会上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知名海外合作高校,共同签约共建“智能媒介概论”课程,以引导复旦大学课程与国际前沿接轨,提升课程的影响力,切实帮助新闻传播学科培养一批具备前沿AI技术素养的卓越人才。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