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马军武:“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29 10:02:14
分享

中国日报北屯电(记者 秦峰)9月28日,采访团一行来到祖国最北边的团场,探访一八五团四连马军武哨所。

阿拉克别克河水声淙淙,沿着边境线一路蜿蜒而去。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远远地就把人们引向了一老一新两座瞭望塔。一座瞭望塔、一个哨所、一面国旗,这里就是马军武、张正美夫妇的家——军武哨所。

马军武为界碑描红

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

马军武哨所,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一八五团四连以北,桑德克龙口处,距团部10余公里,紧邻阿拉克别克界河。1988年马军武服从组织安排,在极端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以哨所为家,风雨无阻地在管辖区2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从事巡边、守水、护林工作。

马军武今年55岁,从19岁开始巡边护林36年,他们所在的哨所紧邻中哈边境中方32号界标,是我国距离国境线最近、最前的夫妻民兵哨所,被誉为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

马军武、张正美夫妇接受记者采访

有一年五月,马军武巡视界河河堤,清除河道杂草,结果被激流冲走。“军武在河里翻腾,使劲往岸边游,我跟着跑,但水太大,不一会就看不见他了。”张正美说,“结果他凭着好水性游上了岸,我冲过去抱着他就痛哭。”回忆在一起相濡以沫守边几十年,张正美感慨万千。

30多年来,马军武夫妇每天在边境线上升国旗、巡边、守水、护林,用理想和信念铸就出普通人的高尚、彰显着平凡中的伟大,他们是中哈国境线上永不移动的、有生命的界碑,是兵团精神的忠实践行者,忠诚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兵团战士尽忠职守、无私奉献的杰出代表。

马军武同志先后获得“兵团劳动模范”称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称号。2014年获得“卫国戍边英模”称号;2020年获得“全国五好家庭称号”称号;2021 年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条狗都被蚊虫叮咬死

马军武哨所所在地方只有他一户人家,自然环境恶劣,“春天被洪水吓死,夏天被蚊虫咬死,秋天被风沙刮死,冬天被冰雪冻死。”

“我家有六条狗都被文中叮咬致死。”陪伴马军武的,只有白杨树迎风招展的身姿,寂静无声的雪山以及界河的潺潺水声。

1992年,张正美嫁给马军武,也搬到了哨所,两个人相依为命,忠诚守护着祖国的边境。“守国,就是守家!”采访中,马军武常说的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

他和妻子张正美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观察堤坝水情,检查树林植被,维护标志设施,劝阻沿边违规活动人员,30多年,这个哨所,这座界碑,这条界河成了马军武和妻子一生的守望。

马军武是“军垦二代”,“我只是继承了父辈的事业,兵团人就是要讲奉献,就是要艰苦创业。”他说,“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上上牧羊牛。这就是我们兵团人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2017年,军武哨所配备了新一批护边员,哨所旁也新建起戍边执勤点。从此,两个人的“相依为命”变成一群人的守护。

如今,马军武夫妇的守边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近年来,慕名来参观军武哨所、抗洪守土纪念馆的游客越来越多,抗洪守土事迹、守边故事作为独特资源,正在为边境旅游业发展添彩。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秦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