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每一种植物都有人守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野外回归活动暨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启动仪式”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31 12:23:47
分享

近日,“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野外回归活动暨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启动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举行。国家林草局有关司局,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6个省区林草部门,国家植物园、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保护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及群众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交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经验,启动实施“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号召全社会广泛关注,主动参与植物保护事业,让中国每一种植物都有人守护。

启动仪式通过视频方式呈现了昆明市富民枳在原生境再次繁茂、玉溪市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云南火焰兰繁育体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护植物“大熊猫”——红河苏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让1.4亿年前的植物“国宝”华盖木重获新生、景东亚热带植物园与景东翅子树的保护、国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旗兜兰在版纳植物园科学家帮助下成功回归等野生极小种群保护植物回归案例及管理成效。

启动仪式后,活动主办方在版纳植物园现场回归种植了望天树、东京龙脑香等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植物。在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7个州市分会场回归种植了华盖木、云南娑罗双、景东翅子树、白旗兜兰等16种、3200余株珍稀濒危植物。

云南省林草局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云南省启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以来,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教训。今天是成果分享,也是抛砖引玉,希望在国家林草局的指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和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群策群力,共同做好云南乃至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

云南有高等植物1.93万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542种,是中国最重要的植物资源宝库之一。2005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概念。2010年以来,先后拯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160余种。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点)30个,昆明、西双版纳国家植物园纳入全国总体布局,建成植物园(树木园)12个、植物近地或迁地保护基地13个,迁地保护活体动植物2万余种。建成种质资源库、兰科植物保育中心、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以及花卉、茶、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圃等,云南90%以上极小种群物种得到有效保护。36种植物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31种极小种群植物实现野外回归,漾濞槭、华盖木等30余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群恢复,脱离灭绝威胁。珍稀植物保护成果应用持续推进,推广种植蒜头果3万亩,长蕊木兰、云南金花茶等观赏物种实现规模化培育,在城乡绿化美化行动中推广利用。

长期以来,传统的植物保护工作,以科研人员、园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为主体,公众不仅缺乏信息渠道,更缺少参与机会,使得植物保护成为少数人的“使命”与“责任”。随着植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与日俱增,只有得到多数人的“理解”和“参与”,保护工作才能取得更大成功。为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中国植物守护者计划”,这是中国首个以促进公众参与植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的网络平台,任何个人、家庭、机构、地方政府都可以通过平台选择并守护一种甚至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并开展力所能及的保护工作,建立公众与中国保护植物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每一种植物都有“守护者”。“守护者”由公众、机构、地方政府自愿申请,经遴选后成为“守护者”,守护期限一年,守护期内履行守护职责,为守护植物发声。参与方式简单朴实,可以向身边的人介绍这种植物,可以为它画一幅画,可以在平台上与研究它的科学家交流,也可以是随手转发一条关于这种植物的信息……当你顺利完成任务,可获得唯一编码的认证证书,“首席守护者”还可获得进入全国植物园免票等“守护者”特权。

本次活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发起,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办,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