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开封:邂逅非遗之美 感受国潮新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01 14:49:08
分享

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宋风四雅、北宋官瓷……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开封这座八朝古都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沉浸式体验河南开封的非遗风采。

汴绣也称“宋绣”,是我国著名的绣种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绣制中国名画、古画著称于世,绣品古朴、典型、细腻。汴绣在北宋时期就已与书画结合,有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物等题材。明代大学者屠隆在他所著的《画笺》一书中赞曰:“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职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新中国成立后,开封汴绣厂于1954年成立,古老的汴绣再一次焕发了勃勃生机。在传统色调、针法的基础上,创新整理出基本针法36种之多。它将刺绣技艺与绘画艺术融为一体,大大增强了刺绣作品的艺术感染力。1959年,《清明上河图》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陈列。汴绣还多次在国内民间艺术大展中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金、银大奖。汴绣于2007年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北宋时期。据沈括《补笔谈》记载,“熙宁五年,上令画榻(吴道子画钟馗)镌版,印赐两府辅臣各二本,是岁除夕,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两府给赐”。到了北宋末年,“近岁节,市井皆印买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独有的特征。画样题材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人们所喜爱与敬仰的英雄豪杰。作品以简洁、明快、夸张的手法塑造英雄人物,形象高大、一身正气,纯正无私而不带媚态,人物一般“头大身小、“人大马矮”。它使用传统技法构图,整个画面饱满紧凑,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它的雕工技法精湛,画面成条雕刻有阴、有阳、古拙粗犷,具有北方民族独有的豪放,纯朴。年画用色也十分讲究,采用矿物、植物作原料,使用传统工艺精心熬制而成,印制出的年画,色彩鲜艳、日久不褪色,呈现出对比强烈,色彩浑厚的风格。朱仙镇木版年画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宋之时,被宋人称之为“四般闲事”的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大雅事,亦被称为“生活四艺”或“四事”。宋代宫廷专业提供这些雅事服务的部门被称为“四司六局”,传承至今,也由此演变出了如今的开封俗语“四六式儿”。这四者分别通过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来品味日常生活,将其提升至艺术境界,同时充实了文人的内在涵养与修为。焚香:焚香在宋代达到了香文化的顶峰。宋人把香事的诗意化、日常化推向极致,焚香成为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与心灵活动。点茶:宋代流行点茶法,即将茶叶压碾成粉末后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用力搅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状再饮用。这种方法充分展现了宋代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世日本抹茶道的形成提供了借鉴。点茶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对雅致生活的追求。插花:宋代插花艺术获得了普及与进步,以清、疏风格为主,追求线条美,内涵重于形式,体现插花者的人生哲理与品德节操。插花艺术在宋代的发展,不仅体现了文人对美的追求,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挂画:宋代士大夫多有收藏名家书画的喜好,他们的厅堂阁楼都挂着名家书画。挂画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文人雅士之间交流鉴赏、品味生活的重要方式。宋代四雅通过不同的感官体验,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对雅致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这四雅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北宋官瓷北宋官瓷是北宋末年,徽宗皇帝赵佶在京师开封自治窑炉烧制的御用瓷器。宋徽宗不满原有贡瓷的质感与成色,广招制瓷艺人,总结历代制瓷技艺,烧造出了精美绝伦的北宋官瓷。南宋顾文荐的《负喧寻杂录》中记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南宋叶寊《坦斋笔衡》、元陶宗仪《辍耕录》、明方以智《物理小识》、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都有记载。1957年,周总理批示:“一定要恢复我国历史名窑。”80年代初,国家拨专款恢复北宋官瓷,经过数年研发,北宋官瓷烧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我国32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制品釉色精美如玉,造型逼真,可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北宋官瓷相媲美。”北宋官瓷居五大名瓷之首,它典雅高贵的品质,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2007年2月6日,北宋官瓷烧制技艺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史宝银|陈锋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