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加速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8 11:33:26
分享

6月27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劲松围绕“牢记嘱托勇立潮头、真抓实干追赶超越、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咸阳力量”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冷劲松表示,去年以来,咸阳市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一方阵,2023年全省目标责任制考核获得优秀等次。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速7.9%,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坚实。

强力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交通互联互通是一体化的先导工程。“去年9月21日,地铁1号线三期通到了咸阳市区,这是全国第3条连通两个城市主城区的地铁。途经咸阳的11号线也在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双地铁时代进一步提速。西兴高速改扩建、西咸大道、咸兴大道等一批重大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进,跨市公交线路达到37条。”冷劲松说。

同时,加速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主城区居民基础养老保险与西安同标,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名校+”工程有力推进,西安交大、陕师大中小学教育入驻咸阳,380项政务服务实现了跨域通办,老百姓和经营主体在一体化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咸阳以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着力提升各类开发区承载能力,推动要素在开发区集中、功能在开发区集成、产业在开发区集聚。去年以来创建省级高新区5个、省级经开区3个,省级开发区数量达到了10个,三原、兴平正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今年将提前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冷劲松表示,咸阳强化“链式”思维,培育了16条重点产业链,1—5月,咸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居陕西第一。

彩虹股份成为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46户,去年布局的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面板+基板”双龙头引领的全产业链。隆基绿能在咸阳布局光伏组件项目,聚集百佳年代、光伏玻璃等5户核心配套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输变电产业链的聚合效应不断增强,正泰集团、西电集团、特变电工、珠江电缆等知名企业在咸阳落户,链上企业已经达到42户。

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咸阳市在做强主城区“龙头”、强化辐射带动的同时,统筹推进品质县城、示范城镇、和美乡村建设。3个县创建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咸阳还有164万人生活在乡村。做实“千万工程”,深化“五大振兴”,重点做好土特产文章。《那年花开月正圆》让咸阳茯茶声名远播,茯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苹果、香油、羊奶粉等,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走进丝路、销往世界,带动农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经济增速。

全力优化生态环境。“为了让山水俱阳之地常有绿水青山之美,我们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补短板、强弱项,力促生态环境质量大提升。”冷劲松表示,1—5月,咸阳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38,同比改善13.2%,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第九。

此外,咸阳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储量110亿吨,年产量6000万吨,是陕西第二大能源基地。南部沿渭河一带富含清洁绿色的地热能,储量2500亿立方米,是中国首个“地热城”。咸阳市在推动能源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同时,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今年计划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35万平方米,咸阳市总计达到1310万平方米。去年在农村地区推广“水暖炕”,给“土炕”装上了水暖管,既环保又暖和,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与认可。

冷劲松表示,“我们将强化主角意识,更加主动地与省级部门、西安、西咸新区对接联动,今年谋划实施一体化发展十大示范性工程,以重点项目、重要区域为引领,促进‘七个一体化’乘势而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 张佳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