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无限 “老”馆辽博持续焕发新活力

来源:网信辽宁
2024-06-17 09:11:34
分享

作为国内知名博物馆,近些年来,辽宁省博物馆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从举办“文物展”到策划“文化展”,从推出“国内展”到引进“域外展”,在展览内容愈加丰富的同时,文创产品的开发与主题活动的百变出新,更是让辽博在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讲好辽宁故事中焕发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最近,《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正式发布,在“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百强榜单”和“综合类博物馆海外影响力十强榜单”中,辽宁省博物馆分列第八和第四。本次评选经过多轮实际测算和专家评议,最终形成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媒体传播力、展览创新力、文化服务力、科研影响力4个一级指标。

“唐宋八大家”“和合中国”“丹青万象”……近几年,藏品丰富的辽博借助不同类别文物来诠释一个个文化主题,让附着在文物背后的文化,成为吸引观众的最强力量。

从常规展到现象级大展持续获喝彩

前几天,一个名为“群星璀璨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特展在辽博启幕。让策展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多维度展示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展开展即火,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与其他展览不同,“群星璀璨时”特展不仅是辽博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的首次合作,还是与社会力量携手办展的一次新的尝试。

“群星璀璨时”特展的成功举办,只是近些年来辽博办展思路不断迭代的一个缩影。从办常规展览,到办文化大展,再到现象级大展,直至与社会力量携手办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辽博这家“老牌”博物馆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讲好辽宁故事、中国故事。

“又见大唐”“唐宋八大家”“和合中国”“丹青万象”……近几年,藏品丰富的辽宁省博物馆将单一陈列文物,调整为借助不同类别、不同质地文物来诠释宏大的文化主题,让附着在文物背后的文化,成为吸引观众的最强力量。

巴洛克宫廷画家凡·戴克、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批判写实主义标杆米勒……这些闪耀在西方绘画史上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精彩画作,在2022年底的“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绘画精品展”中无声地向观众讲述西方人物绘画发展简史。

“这几年,我明显感受到了辽博办展的变化,以前单纯的文物展,现在则在文物与展品背后,有一条文化主线,这是辽博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作为“博物馆迷”,沈阳市民汪仲礼走过国内很多博物馆,他给予辽博这样的评价。

新思路,新变化,新成绩。2020年以来,辽宁省博物馆连续多年入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推介活动终评会,获精品奖2次、优胜奖2次、国际合作入围奖1次。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是博物馆领域最受关注的奖项,代表了国内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高水平,活动以其专业性、权威性,被誉为文博界的“奥斯卡奖”。

从文创到主题活动“一件难求”

日前,“辽宁省博物馆主题邮局”正式对观众开放,以馆藏文物为原型设计的主题邮筒、彩色辽博文化日戳、辽博文物明信片等定制文创产品让观众耳目一新。就在同一天,面向公众发行的5枚《博物馆建设(二)》特种邮票也与大家见面。邮票图案分别为中国考古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其中,辽博的邮票推荐的新石器时代玉玦形龙,为目前已知红山文化玦形玉猪龙中形体较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展现出辽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辽宁省博物馆主题邮局”和《博物馆建设(二)》特种邮票同日与公众见面,既丰富了博物馆文创内容,也让辽博具备了展览之外的独特魅力。

“辽博不仅是展览的平台,还是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活动的媒介与平台。在这个意义上说,辽博还是展示中华文明和辽宁地域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

基于此,近几年,辽博不断加大与丰富文创产品开发力度,簪花仕女手作系列、齐白石系列、玉猪龙满族剪纸冰箱贴、玉猪龙零钱包……一件件与辽博文物紧密相关的文创产品,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追捧,甚至出现了“一件难求”的情况。

在加大文创产品开发的同时,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辽博设计推出的“汉字之旅”主题教育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活动百强名单。一个主题展览、两本纸质读本、三次主题大赛、四门线上课程、五种线下活动,这个脱胎于“字途”的项目,不仅立体化地外延了展览内容,而且将展览精髓通过暑期研学、学校课堂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直接呈现给青少年。

近几年,“数字化辽博”与“云端辽博”融合,让观众实现了静坐家中,全天24小时随时近观文物的梦想;智慧讲解、智慧导览,科技赋予了辽博新的内涵,让观展变得愈发轻松与便捷。

跃升新高度,辽博正在多角度谋划,多维度发展,不断擦亮辽博这一重要文化品牌。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