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致敬感动中国的大国工匠!

来源:国资小新
2024-04-16 14:03:28
分享

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是怎样炼成的?

找到这个答案

港口专家张连钢用了10年

4月8日晚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公布

山东省港口集团大国工匠张连钢

被评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颁奖词

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把买不来的做出来,

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

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

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码头,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重担。那时候,国外垄断自动化码头技术,不信邪的张连钢带领创新团队仅用三年半时间,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连续10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让“中国智造”的旗帜在全球自动化码头的高峰上迎风飘扬。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张连钢说:“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中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样本’。”

今天小新带领大家一起走进

智慧港口的“推门人”张连钢的故事

看中国自动化码头

如何从零开始建成世界标 杆

不服气,报国情怀永在心间

1983年,张连钢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当时的青岛港安技处。工作没多久,中国港口的落后面貌就深深刺痛了他: 彼时的青岛港,没有专用的集装箱码头,也没有桥吊等专业机械,只能利用外国货船上自带的起重机实施吊装。

进港不到十个月,这个23岁的年轻人主动报名参加了青岛港第一个集装箱泊位——52泊位的建设,从此便与集装箱码头结下不解之缘。

他清晰记得,1986年他还是一名电气技术员时,桥吊发生故障,码头被迫停工,只能重新调试电控系统。当时国内没有人能修,只好去请欧洲供应商的工程师。“那个外国工程师在码头上干了12天,拿走了43200元,这笔钱在当时是30多位码头工人一年的工资! ”张连钢说,等他试图向这位外国工程师询问技术问题时,对方把记录调试参数的小本子藏进了上衣口袋。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张连钢。他暗自发誓:总有一天,我要用实力把这件事给扳回来!

这一口气,张连钢足足鼓了三十年。 凭借自己的专业学识、刻苦钻研,张连钢不断参与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进行技术创新及系统开发工作。2006年,他主持完成大型轮胎式起重机移动供电技术创新,实现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突破并在全国港口推广,赢得业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在港口发展大潮中,成为港口科技领域踏浪前行的弄潮儿。

三十年后,当张连钢作为自动化码头项目负责人与四大联盟谈合作时,再次遇到了当年那家公司。这次,对方态度依旧是不承诺工期、不开放系统。

“这就意味着每当遇到问题,我们还得央求着别人飞来为我们调试。费用昂贵不说,工期还像当年一样完全不可控,干到哪算哪! ”这次,张连钢决定要“扳回来”!他认为,我们国家的技术进步和自己团队的积累已经具备了挑战“权威 ”的实力。“ 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人‘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张连钢说。

不怕苦,誓将创新进行到底

在接手自动化码头项目前,张连钢还在与肺癌拼命抗争着,尚处于术后康复期。但为完成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这一梦想,在青岛港2013年决定启动全自动化码头建设时,他毅然决定勇挑重担。

从方案开始设计的那天起,张连钢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十点前熄灭过,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核心团队25位成员白天奔走在土建、供电、设备施工现场,晚上在临时搭建的简易集装箱房中攻关科研。

张连钢为了心中的梦想,拖着病躯和项目组成员一起拼命努力,带领着这个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三无”状况下,踏上了自主创新的艰辛探索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成功还得依靠我们自己!”张连钢说。

随着项目的推进,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巨大的压力向张连钢的身体发出了警报,他身上长满红斑,前胸到腿上全是紫癜。医生诊断这是疲劳所致的免疫力低下所致,嘱咐他好好休息。张连钢只是拿了点药物就又赶回了码头,因为大家都在等着。

自动化码头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和细节性。规划建设过程中,张连钢召开了3000多场技术研讨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仅仅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布局,前前后后就设计了40多稿,流程测试案例编写了7000多个,测试达十万多次。

15个月后,码头详细设计完成。合资方请来的外国专家审核方案时大为震惊,他们不相信这个方案出自中国团队之手!这个方案在国外要聘请十几家专业公司至少3年才能完成。 外方股东聘请的自动化码头建设专家帕特里克评价:“这是最符合自动化码头发展方向的规划方案。”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开港运营,首船作业桥吊单机效率达到26.1自然箱/小时,创下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商业运营首船作业最高效率,震惊全球港航界。

3年多的码头规划建设时光,张连钢和他的团队不仅攻克了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更走完了国外8到10年的路,建成了作业效率全球领先的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不止步,超越自我引领潮流

从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立项起,张连钢就定下了“全面超越一期码头,引领世界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潮流”的目标,他拿出靠上、拼上、豁上的信心和勇气,带领团队继续攻难题,破难关。

2019年11月,张连钢带领团队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二期工程并投产运营,又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氢+5G”、“全球首创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全球首创智慧监管系统”、全球首创的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桥吊“一对多”远程监控系统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再次以“中国智造”为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样本”。

但张连钢并没有满足,他的目标指向全码头生产控制系统,让码头自动化程度和效率从根本上实现质的飞跃。

他带领40多位工程人员5年奋战。2022年8月,团队正式推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该系统全域自主,实现了从底层软硬件到上层应用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支撑了大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域多场景运行管控;系统以“类人脑”进行生产指挥调度、规划决策和系统的测试运维,以独有创新技术抢占智慧港口发展制高点;实现“毫秒级”刷新响应,无感升级,生产操作、设备控制、信息处理三位一体智能管控,智能配载效率提升17倍以上,助力提升码头作业效率。

系统实现“从0到1”的创新突破,各项指标全面超越拥有30多年应用历史的国外同类产品。 经中国航海学会组织评审,认定该项目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在自动化码头三期的建设中,张连钢坚持从港口重大装备芯片到传感器、从单机到系统、从底层基础到上层应用的全面自主可控。

2023年12月27日,拥有6大自主突破、12项创新攻坚成果的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实现了“全国产、全自主”,打造了港口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标志着我国在自动化码头领域实现了全自主集成创新应用场景“零”的突破。

更为可喜的是,三期工程投产后不久即刷新了装卸效率世界纪录——2024年1月1日,在对“新泉州”轮作业过程中,三期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0.2自然箱/小时,这也是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第十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印证了新技术在作业中的优势,充分彰显了我国自动化码头领域的科技实力,助力实现港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0年12月30日,中宣部授予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2022年10月,张连钢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并在党代表通道接受采访。

此次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张连钢表示,这对他来说既是莫大的荣誉也是巨大的激励,将继续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集智集力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培育发展港口领域新质生产力,“始终让中国港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负党和国家的信任,不负时代和港口的重托!”

———— /  END  / ————

 

责任编辑丨孙静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山东省港口集团

分享